药品是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能致病。用药不对还可能引发一些触目惊心的药害事件,如苯甲醇导致的儿童臀肌挛缩症,四环素影响到牙齿,沙利度胺导致的“海豹儿”诞生……安全用药牵动广大民众的心。特别是儿童用药安全,更是牵引着无数家长的心。如何避免给孩子的用药喂药误区?
年1月3日,广东省药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学科普专家吴新荣教授给大家讲讲儿童安全用药最常见的问题及应注意事项。吴新荣说,家长要先搞清楚儿童生理分期。出生到28天是新生儿期,28天到1周岁是婴儿期,1岁到3岁是幼儿期,3岁到入学是学龄前期,小学到12、13岁是学龄期,12岁到18岁是青春期。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不能被认为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有别于成人,其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等功能较弱,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以及身体对药物的反应都会有别于成人,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用药一定要慎重。
1、药品存放,
方便自己是否也“方便”孩子误食?
全球儿童用药安全组织在年做了一个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报告发现药品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中最高。年因药中毒就诊的儿童为53%,年达64%,年达73%。药物中毒原因有很多,多为儿童误服,占79.2%左右,成人过度剂量给服的占10.5%,成人误给服占8.0%,其他原因占2.2%。
吴新荣介绍,儿童误服药品的统计中,药品存放不当,引发儿童误服药的是最常见的。曾经发生过,妈妈贪方便,把高锰酸钾片放在床头,结果好奇宝宝把药倒出来吃。高锰酸钾的腐蚀性是非常强的,他吃下去以后口腔黏膜、食道都有受到腐蚀。等家长发现的时候,小孩的嘴巴周围和手都已经发黑了。另外,还遇到过三个4岁左右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其他两个孩子拿出来饼干等好吃的跟大家来分享,有一个小孩子也想分享东西给大家吃,结果在家里找了颜色很漂亮的药来分着吃。那其实是降压药,医院的时候都昏迷了。经过六七个小时,医生才抢救过来。
“平时一定要注意药品的保管,不要让小孩随便拿得到。有研究告诉我们,有47.9%的家长会把药放在容易看到拿到的地方。”吴新荣提醒,但家里有不懂事的小孩,家长应注意把药品放在高而远的地方。有很多药品的说明书,包括化妆品都会写着一句“要放在避免儿童能够拿到的地方”,大家对这种标识一定要注意。
2、在孩子面前,把吃药说成吃糖?
很多时候,家长为了哄骗孩子服药,会把药说成了“是糖果,吃下去不苦的。”现在的药为了吸引大家,有时候可能会把不同的药制成不同的形状。小孩子的辨识能力弱,对孩子来说花花绿绿的药就很好看,真的就以为是糖果。
当家庭的药品没有很好的放置时,孩子会误翻来当糖果吃。建议家长也不要把药放在背包、公文包里。孩子有时会想着爸爸妈妈的包里会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会翻来吃。另外,尽量购买孩子不容易打开的包装和容器的药品,有一些药的盖子是要往下压才能拧开,这样比较好,比较容易防范孩子打开盖子来吃药。
3、有效期和失效期,
你会识别吗?
孩子的药物,一些家长不懂得识别有效期限和失效期,快到有效期了,是否还能继续用?吴新荣介绍,如药盒上写了有效期到“年6月”,意思就是说年6月都是有效的,可以一直用到年6月30日,如果它写了失效期到“年6月”,说明6月就不能用了,这个药就是可以用到“年的5月31日”。
已经开封但没有过期的药品,还能不能服用?一些家长会问,尽管药盒上的药没有过期,但是有些情况下也是不能用的,属于变质了,那么怎么样分辨呢?
吴新荣介绍,如果是片剂,是表面是光滑的片剂,尤其是在广东这么潮湿的地方很容易发生这个问题,有时尽管是铝箔包装,也有透湿性,所以它也会出现变色、潮湿、发霉、裂开、斑点或片剂之间互相粘连,尽管在有效期内,也不能吃。另外有些冲剂和散剂,如果出现结块、发霉、潮湿的情况,也不能用了。丸剂,如果出现表面皱缩、变色、霉斑、虫蛀、异味,就不能再吃了。糖浆、口服液,如果原来拿出来是比较澄清的液体,看着是透亮的,结果出现了异味,或者冒泡、发霉、沉淀了,也不能吃。中药材,如果有虫蛀、发霉了也不要再用了,因为它也失去了它本身的药效了。
4、你擅自给孩子用过这些消炎药吗?
药品的滥用也是很常见的安全用药问题。吴新荣说,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有的小孩如果感冒发烧了,家长就去买抗菌药、消炎药。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抗菌药物不等于消炎药,不能说孩子哪里发炎了就去买一个抗菌药物。医生平时说孩子有炎症,喉咙发炎了,他描述的是一个症状,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过敏、跌打损伤等引发的炎症没有消炎作用。“我们吃抗菌药物,一定要根据医生的意见来用。”
吴新荣介绍,有两类药有消炎作用,一类是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第二类是可以用作消炎止痛类的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抗菌药小孩都能用,有一些病是可以用抗菌药来治的。”
另外,氨基糖苷类的药耳毒性、肾毒性都是非常强的。导致了孩子耳聋。如果一定要用,一定要在严密的监测下使用。还有喹诺酮类的药,喹诺酮类的药对小孩的骨骼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18岁以下的孩子避免使用。还有就是糖肽类的药,一般的孩子没有严重的干扰会用不到这类的药,要有明确指症时才能使用,而且要在严密监测下才能使用。“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吴新荣强调。
5、家中常备保婴丹、猴枣散等药?
“还有的人说,西药这么多问题,我吃中药行吗?”吴新荣说,中药并不等于安全药。中成药说明书在“不良反应”项下仅注明“尚不明确”或者压根就缺少这项内容,这并不是表示这药就没有不良反应。另外,中药的使用会讲究辩证施治,中医会根据号脉以后来判断你是什么症,这样来用中药才能用得好。
“尤其广东人特别相信中医,也特别喜欢看中医,结果就造成一些问题,像有些家长认为家里要备保婴丹、猴枣散等,保婴丹里其实汞含量比较高,给孩子用时一定要注意。”吴新荣提醒家长。
6、给孩子吃DHA提高智力?
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都给他吃DHA一类保健品。吴新荣认为,吃DHA可以促进婴儿的大脑和视网膜发育,但是对于提高智商是没有用的。孕妇和母乳每日摄入DHA不少于毫克,能保证正常的饮食,孩子有正常的母乳吃,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婴儿每日DHA摄入量达到毫克就够了。
“母乳是婴儿DHA营养的主要来源,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不需要另外补充DHA,在无法母乳喂养或者母乳不足情形下,可以用含DHA的配方奶粉,其中DHA含量应为总脂肪酸的0.2%-0.5%,太高了也不好。”她认为,如果小孩能够正常进食,日常饮食里都能够正常满足DHA的需求,不用花那些不必要的钱去买那些保健品。
7、你擅自给孩子减药量?
再来看儿童用药量的问题。吴新荣说,家长擅自给孩子减量或者停药,还有的急于求成,擅自加大剂量,这些都是不可以的。我们在用药的用量上面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现在药房窗口都有咨询。
另外,不要用一茶勺这种模糊的剂量,这都是很不正确的剂量方法。此外,喂药的工具也很重要,以前可能不太重视,现在去药店看到很多喂药小工具都很好。还有,一定要遵医嘱,根据小孩不同的年纪可以用不同的喂药工具,儿童可以用滴管来滴一些药,还有注射器、给药量杯等。
8、捏着孩子鼻子灌药,
你干过没?
吴新荣说,家长喂药方式不正确也是引发悲剧的常见诱因。如泡腾片整颗给孩子吃,导致孩子窒息。“还有就是家长捏着鼻子给孩子灌药,孩子一哭闹,结果药片吞到了气管里,这个小孩没有救过来,很悲痛的一件事情,希望家长们不要这样做。”
吴新荣提醒,对婴儿用药,不要直接给他吃药丸或者药片,要碾成粉末,加水和糖调成液体以后才能给他们服。4岁以后的孩子才可以慢慢地教他怎么样吞药片。喂药时,不要把果汁和乳汁混合,一般要用白开水来调药。“另外,不要捏着鼻子喂药。更不要在孩子哭的时候喂药,孩子哭的时候情绪很激动,这个时候喂药很容易呛到,而且会让小孩越来越害怕吃药,并且抗拒吃药。”
吴新荣介绍,给新生儿幼儿喂药时,应将小儿抱于胸前,用手臂支起头部,以防因其后仰动作药物被吸入气管中。若宝宝拒绝药物,可用拇指按压双颊,然后再将药物慢慢倒进嘴里,待宝宝把药吞下后才把汤匙拿开。注意不宜将药物直接倒入咽部,以免引起呛咳而使药物被吸入肺中。
那么如何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呢?吴新荣表示,要根据患儿的口味或习惯,选择适宜的剂型;白癜风遇上节日优惠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