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的最大特点是快速高烧,不易退,退烧后再次发热,有的孩子可能会反复烧3-5天。
很多家长谈烧色变,他们可以接受孩子感冒咳嗽拉肚子,对发烧却莫名恐惧,恐惧源于错误的认知——发烧会烧坏脑子。要战胜发烧,首先得知己知彼。下面我们就来重新认识发烧:
认识发烧
01中西医对发烧的认识
有人说西医对待发烧就是要退烧,他们把发烧当成一种病来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真正的西医对发烧的认识是这样的:
“发烧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免疫系统加速工作的一种信号”
“发烧是治疗疾病的火焰,是了不起的清洁工,是形成孩子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
而同样中医对发烧的认识是:
“发烧不是一场火灾,关键不在灭火,而是身体警报系统响起,人体自身正气开始抵抗外来邪气,是正邪斗争较为激烈的一个结果,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所以需要做的是扶正驱邪而不是退烧。”
02
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发烧会不会烧坏脑子?烧成脑膜炎?烧成肺炎?
这个事情的逻辑顺序是这样,发烧本身并不会引发脑膜炎和肺炎,而是肺炎和脑膜炎引发了发烧的伴随症状。如果担心脑医院检查确认,也可以由中医辨证诊断。
03
高烧会不会惊厥
有习惯性惊厥史的孩子需要一些特别的护理来预防惊厥。但其实惊厥和温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临床也有38度多就惊厥的案例,甚至有体质不佳的孩子不发烧时也会发生的惊厥,比如哭闹过度,或激烈运动之后发生。
临床发现很多有习惯性惊厥史都和反复大量使用退烧药发汗损耗津液有关,很多惊厥会发生在退烧药之后的10分钟内,这是因为人体为了快速调动津液所启动的一种自保式的惊厥。所以发烧时津液补充尤为重要,特别是需要发汗退烧前一定要先补充津液。
此外还有一种引起惊厥的可能是退热贴,退热贴的包装上都有标注说放冰箱冷藏效果更佳,可是如果孩子发烧体温较高的情况下突然接触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退热贴,身体一下子受寒收缩,也会引起惊厥,同时更会因此受到寒邪的进一步攻击。
而绝大多数孩子,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发烧,也不会发生惊厥,即便偶然性的发生短暂的一分钟惊厥,是属于良性无害的,自保式的惊厥,那同样也是因为人体需要津液的输布产生的一种人体自保反应,不需要特别的处理。
04
退烧药的副作用
退烧药和抗生素等直接退烧副作用是什么呢?
直接退烧的过程很像是人体通过发烧来修复一个身体的BUG,通过发烧来查杀一些病毒。刚完成到50%的时候,你给按了一个重启键。
所以,直接退烧,不仅会延长病程,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会在以后的健康状况中有所体现。
05
推拿退烧安全吗
我们在临床中也有碰到两种客人,一种是一来就着急忙慌地要求我们赶紧推拿让孩子退烧,如果推拿师本身思路不清晰的话,很容易被客人的焦虑情绪影响到而去用很多退烧穴;另一种是自学却不会辨证,拼命用清天河水甚至退六腑,有的甚至让给孩子推成低温(36度以下),其实低温要比高烧更危险。
推拿也是需要辨证发烧背后的原因,与退烧药和抗生素挂水同样是一种治疗方式。如果单纯去推退烧穴和用退烧药在根本上也是一样的,只能暂时达到“退烧”的假象,却没有解决根本的病因,同时也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伤害。
发烧的辨证护理
医院处理:神志不清,抽搐频繁,持续高热,大便几日不通。有惊厥史的小儿,高热时间超过三天,家长处理却无效的。
普通发烧可以通过辨证处理:精神稍差,舌苔异常(变厚或变黄),怕冷,怕热,手脚凉,手心烫,出汗而不退烧。
变蒸发烧不需要处理:精神正常,无汗或微汗,没有明显咳嗽、腹泻、便秘的症状,手脚温热,耳朵、屁股凉。变蒸是小儿生长过程中生理的需要和更新。每次变蒸发烧后,小儿会在智力,体力方面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辨证发烧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积食发烧:由于吃了超过当下自身消化能力的食物而引发的肠胃垃圾积滞之后引起的发烧。不一定是吃的太多而引发积食,有时候高蛋白制品、多油、重口味、多添加剂、多寒性、生冷等,由于需要通过更多的热能动力进行消化吸收,所以也会引发积食。
其中需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是:一是自身脾胃消化能力和动能不足。(如小儿娇嫩的脾胃或正处在生病时或相对的虚寒体质)二则是食物自身被消化时的难度等级。(如肉蛋奶的难度等级大于蔬菜,水果的难度等级大于米饭,米饭的难度等级大于稀饭。)
症状表现:舌苔厚,手心、腹部较热,大便硬黑、恶臭,便秘,腹泻,口臭,爱喝水,怕热,腹痛,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等。
积食发烧一般是持续低烧,或反复发烧,多早上降温、下午或晚上开始持续升温。积食严重的也会高烧。发烧温度高、耳朵两旁很烫的,可能烧3天后出疹。
处理思路:通便,消食化积。
护理方法:忌口肉鱼蛋奶瓜果等寒凉食物,以清淡饮食粥、线面为主,顺时针揉肚子2分钟,稍用力下推七节骨,不强喂养,想吃就吃不吃就任由孩子。零食不吃!忌口是最好的医生。如有呕吐应禁食2-4小时,包括水都要少喝。
受寒发烧:除了冬天,其他季节也同样会受寒,比如空调房,比如洗澡或脱衣服,运动出汗后马上脱了衣服,一冷一热,都会容易受寒。
症状表现:舌苔薄白,鼻涕,喷嚏,鼻塞,咳嗽,怕冷,不出汗,或汗少等特征。
处理的思路:祛寒发汗
如果是单纯的受寒发烧没有伴随积食或其他情况,那么食疗方法推荐的是生姜红糖水,葱白淡豆豉汤,外治法推荐的是搓热或艾灸大椎,德仁艾或贝拉泡脚包煮水泡脚、滚鸡蛋等。汗液会把风寒邪气带出体外,所以出汗后,就会退烧。注意发汗前一定要先喝碗米汤或者糖盐水补充津液!如果手脚凉一定想办法弄热,否则可能烧高惊厥。如果有伴随寒湿症,可将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液(太极牌)倒入药棉贴在肚脐上或者用藿香正气液泡脚,但是一定不要与头孢等抗生素同时用,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温病发烧:有时是因为季节的变化,如春天阳气生发时,人的体内也需要跟随季节进行一些调整变化而引起的发烧,有时是因为感染了流行性病毒引发的发烧,多见高烧,幼儿急疹的情况。
症状表现:出疹子,舌苔薄白,舌尖红,怕热,唇红等
处理的思路:舒肝透热
推荐的食疗方法是:三豆饮,黄豆绿豆两把,黑豆一把,大火烧开小火炖煮2小时。每天喝三到四次。此类发烧,如幼儿急疹,不处理也都可以自愈。
重中之重:不是所有发烧都能发汗。如果积食或温病发烧被使用发汗的方法退烧,可能会导致津液亏损,甚至惊厥。与误用退烧药的无异。
所以孩子发烧时,我们不要不辨证就盲目用药、食疗或推拿;不要随意用退烧药;孩子如果睡着了,不要一直测量体温,让孩子好好休息更重要。不论遇到哪种发烧,以下护理要点要记得:
一、保持大小便通畅
不管是哪种发烧,都应该保持孩子大小便通畅。发烧消耗津液,大便容易变干,较难排出,如果孩子超过24小时没有拉大便,最好用蜜导煎法帮助孩子拉出来。只有将大便排出来,体内病邪也能随之清出体外,身体才能运行畅通。发烧时如果小便黄少,说明体内津液不足,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喝很多水但是小便还是少,说明膀胱有积热,此时应停止水分补充,下推背部膀胱经至小便排出。
二、给身体补液
发烧易消耗津液,津液就是被身体吸收用作支撑身体循环的液体。有水的锅烧不坏。孩子津液充足,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如果津液不足,出现干烧,就危险了。所以发烧的时候,一定补充津液,普通的水不能快速转换为津液,可以用糖盐水,小口多次慢饮,如果孩子不想喝水,不要逼喝,可以用米油、米汤代替水,如果孩子一直在睡觉可以用滴管将水慢慢滴入孩子口中。
三、保持手脚温热
如果全身很烫但是手脚凉,一定要通过泡脚、搓热、热敷等方法尽快让孩子的手脚热起来,否则温度有可能还会再升上去。同时还可以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四肢,来帮助孩子全身气血循环通畅。另外也可以用古灸贴贴太溪穴和涌泉穴,引火归元。
四、饮食清淡
人体发烧时,气血都调集起来去抗邪,用在胃肠道的能量就少了,消化能力就相对减弱了。这时候肥甘厚腻可不能吃了,清淡、温热易消化的食物才更好吸收。别着急补营养,辛辣刺激,油腻寒凉,都不可取。
如果护理没有好转请尽快找推拿师调理,人体机器良好的运转比妈妈天天想着给孩子吃什么营养的东西更重要,营养的前提是脾胃可以吸收。推拿师就是你机器的维修师傅!
贝拉工作室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