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笔下的秋,蓬勃向上,美到极致

一晃,又到了秋天,不由得想起一些类似“秋风萧瑟愁煞人”的诗句。秋天难道都是文人骚客吟“愁”而存在的?

当然不是!

中唐诗人刘禹锡就一反常态,以最大的热情讴歌秋天的美好。我喜欢他笔下的秋天,蓬勃向上,美到极致!

秋词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它一扫离别的忧伤、思亲的愁绪,在诗坛中,独开奇葩一朵。

澄澈、美妙的蓝天白云,一只展翅云鹤,引人仰首远望寻觅,一睹它的矫健英姿。

“排云上”力量和动感交织,让人情思飞扬,精神振奋。

乐观向上的情怀,昂扬奋发的斗志,呼之欲出,扑面而来。

这是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唱响秋之蓬勃。

秋词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嗾〔sǒu〕,原意指狗的声音,这里是挑逗、惹得的意思。

秋高气爽的天气里,山是明的,水是净的,一夜之后,即使银霜满地,人的心情仍然舒畅。

秋风过境,叶落无痕,枝丫上只留下几片孤单的叶子。但是树叶虽稀,却红中带黄,煞是好看。

“深红出浅黄”的色彩描写,为空寂的秋天增添了一抹亮色,给这寒冷的季节带来了几丝暖意。

如果有人不相信秋景如此动人,不妨登上高楼亲自感受一下,一定能感觉到一丝丝的清凉浸入心脾,自然不会像春天那样使人轻狂。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是刘禹锡的代表作。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很长一段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被贬之后,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诗人的心。

诗歌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诗中所透露的真挚感情,让人读之忍不住眼眶湿润。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秋夜水波不兴,明月与湖光相交融,别有一番朦胧之美的景象。

水天一色,玉宇无尘,俨如琼田玉鉴,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想象丰富,色调淡雅,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始闻秋风》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秋日又重逢,感慨万千!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都在镜中显现出来。

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卷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

它们表面上沉静,其实内心里涌动着思虑与期盼,只要时机一到,它就可以一展飞翼和骥足,奔驰疆场或蓝天。

秋江晚泊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晚泊牛渚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刘禹锡笔下的秋,以其澄澈、清爽、淡雅、明丽的多方面特征,构成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美的境界。

正是在这境界中,诗人的人生感悟以向心底沉潜的方式获得了表层的淡化,他布满创伤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抚慰,他原本即有的高情雅趣得到了大的提升,而他久经沉沦的生命也由此获得了更生。

《秋声赋》(节选)

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盻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韝(gōu),指古代射箭时戴的皮制袖套。

痑(tān),疲乏。绁(xiè),捆绑。

大意:千里马虽雄心不已,却已经衰老,苍鹰虽未腾空,却充满搏击之情。我一听到秋风的呼啸,便怦然心动,一看到苍茫的秋色,精神便为之一振。力量虽已将尽了,脚还受到束缚,可我还是要奋勇向前,只因了那凛冽的秋色!

《秋声赋》作于年,也是诗人去世的前一年,刘禹锡再次以鹰、马为喻,抒发了自己一怀悲慨激切的耿耿秋情。

这里流露的是意志的坚强,心灵的敏感,追求的执着。

坚强的意志使诗人于行将就衰的孤独寂寞中仍能保持信念、保持美感,顽强地超拔于浊世;

敏感的心灵使诗人时时具有一种强烈的、一触即发的创作冲动,将其内在的雄直之气抒发出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mx/12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