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在每年9月至次年2月高发,传染性强,极易在人群中传播。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以前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毒”。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
诺如病毒的症状
诺如病毒性感染,潜伏期短,多在24-48小时发病;症状以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为主。可能伴有头痛、寒颤、肌肉痛等症状,严重时出现脱水症状。对宝宝来说,由于呕吐症状比较严重,吃什么吐什么,食欲会大大下降,食量减少。这时,身体会分解肌肉糖原,供给能量,随之而来的乳酸,使宝宝感到肌肉酸痛、四肢疲惫。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诺如病毒胃肠炎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引起暴发。患者发病急,先是恶心呕吐,紧接着腹泻,约1/3的患儿会发烧,病程持续1至3天较多见。尤其是低龄幼儿,如果腹泻的同时有发烧、头痛、肌肉痛等症状的,要及时就医,以防重症发生。
我们要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目前没有疫苗或者特效药物能够抑制。那么,怎样预防诺如病毒呢?
措施一: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仔细揉搓,再冲洗干净;外出回家后先洗手,饭前便后也要洗手;减少外出和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做好食物的保鲜工作,避免交叉污染。
措施二:食品卫生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贝类海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措施三:饮水卫生
确认水源安全;不喝生水;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
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处置方法:呕吐物先消毒后处理,处理时开窗通风,佩戴手套和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诺如病毒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加强预防,加强锻炼,一旦发现病情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的检测与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呕吐、腹泻或脱水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首先可以通过大便诺如病毒检测,鉴别是否是诺如病毒导致的上述症状。大便常规一般无特殊表现。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侧重点是调整饮食,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包括有以下几个要点:1.观察有无脱水表现,如哭时泪少甚至无泪、精神萎靡、排尿减少等,如发现脱水马上就医。2.准备口服补液盐给患儿,少量多次摄入,预防脱水。3.少食多餐,多食粥类等易消化的食物。4.不要自行用药止泻。
儿童常见传染病
01、手足口病
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传染源: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0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本病多发于秋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1.勤洗手。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5.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
0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岁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临床表现: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整个病程10-14日。
04、发烧
儿童感冒发烧是小儿内科常见疾病,多数感冒患者没有高热及全身症状,只有发低烧、头疼、不舒服等感觉。儿童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给宝宝吃退热药了。
主要预防措施:从理论上说,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护理周到,大多数孩子一周左右就可自愈。不过,小宝宝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弱,病情变化迅速,所以,即使是轻微的感冒,也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感冒发烧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常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金刚烷胺可抗“亚一甲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繁殖;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效果,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05、秋季腹泻
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婴幼儿腹泻的专指的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有的孩子可能每年秋季患一次腹泻,一般首次感染症状较重,再次感染时症状变轻,而有免疫缺陷的宝宝也会症状比较重。易感人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
06、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在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暴发流行。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主要症状:1.潜伏期:10-24天,--般为13-21天。2.前驱期: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也可有低热,此期多为24小时。3.发疹期:发热一般不高,1---2天后躯干、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及丘疹,数小时就成水泡,疱疹周围红晕,呈椭圆形,常伴痒感,使患儿烦躁不安。数日后干燥结痂,经1-2周脱落。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点,躯干多而四肢少。皮疹分批出现,常在同一部位有(丘疹、疱疹、结痂)。皮肤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留疤痕。黏膜如中腔、咽部等,也常见皮疹。
07、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颊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
0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极其高。主要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传染病常见的预防措施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常见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01、避免受凉
这段时间白天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早晚的气温较低,那么我们就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冬季参加锻炼时,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幼儿运动出汗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帮幼儿脱衣服,等到“回冷”时就很容易着凉感冒了。
02、优化环境
班上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班上如果有幼儿已经发病要回家治疗,同时班级要进行消毒处理。
03、生活规律
幼儿在园午睡也很重要,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04、个人防护
班上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班上如果有幼儿已经发病要回家治疗,同时班级要进行消毒处理。
★温馨提示★
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了诺如病毒,呕吐或腹泻后,家属要及时清洗、消毒呕吐物及被污染的地方,彻底清洗污染衣物,以免造成病毒扩散。可从药店或大型超市购买医用酒精(75%浓度)或漂白剂(漂白粉)对器物或其他接触物进行消毒,消毒时注意严格按说明书的配比使用。
新城明珠幼儿园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