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是寄居在人体鼻咽部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共有13个血清型,为细菌性脑膜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可通过飞沫传播。
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在年代发现了A、B、C、D4个血清群。年代又发现了X、Y、Z、29E、W等5个群。年又报告了L群。国外共有以上10个血清群;而中国大陆发现了H、I、K3个新群。在全世界的流行中尚有1%一5%的菌株还无法分群,可见该菌至少有13个血清群。
血清群中以A、B、C群为多见。脑膜炎双球菌细菌素(meningocin)又可将A群分为4型,C群分为6型;B群分为11型,其中B群2型致病力最强。根据其脂多糖(CPS)将脑膜双球菌分为8个LPS免疫型,与致病关系尚不清楚。
五个血清群:A群、B群、C群、Y群及W群差不多是造成所有人类患病个案的血清群:
A群:一般在下撒哈拉的非洲国家出现,建议前往该地区前先接受A型及C型的疫苗接种。
B群:最为至命的菌株,在英国的病症中有40%就是由此菌株造成。由于B型有着能改变的特性,使该地未能研制普遍对抗此株的疫苗。但是在新西兰已发展出及使用一种名为MeNZB的疫苗,能抵抗某些特定的B型脑膜炎双球菌。
C群:在英国未有适合婴儿的疫苗前,造成该国约60%的婴儿病症。初期非结合型的A型及C型的疫苗对2岁以下的婴儿没有效用,而结合型的疫苗则能诱发婴儿的免疫系统。
W群:对前往麦加朝圣的人造成麻烦,沙特阿拉伯经已规定所有欲前往朝觐的人须有接受W型的疫苗的证明。
Y群:过往十年在北美洲引发病症。
其他菌株包括29-E群、H群、I群、K群、L群、X群及Z群。
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者有紧密接触和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士感染风险较高,此外,曾受到其他病毒感染、居住于挤迫环境、患有慢性疾病、吸烟和吸入二手烟的人士亦有机会感染。旅游人士染上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机会一般较低,但在旱季(十二月至六月)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马里至埃塞俄比亚的热带草原区内,染病的机会较高;选择自助旅游或须与当地居民一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士,也会较易受感染。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疾病。早期病征并不明显,当细菌入侵血液(脑膜炎双球菌血症)或包围脑部及脊髓的内膜(流行性脑膜炎)时,可引致严重病症,甚致死亡。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并不普遍,因此并没有加入儿童疫苗计划内。惟中国各地时有爆发,大家可以考虑接种此疫苗以作保护。
预防方法:
-保持双手清洁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用纸巾包裹痰涎,并弃置于有盖的垃圾桶内。
-旅客前往高危地区前,应预先接种脑膜炎双球菌疫苗。
-旅客从高危地区回港后若感到不适,应立即求诊,并告知医生近期曾到访的国家。
接种程序:
适用年龄:9个月大-55岁,只需两针,
注射时间:9个月-23个月打2针(两针至少间隔3个月)
如9个月-23个月未打,2岁-55岁只需要1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