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儿童进行沙盘工作

在上期的推送中,我们与大家分享了提高班学员的一些答疑。诸如,沙盘对拖延症有效吗?哪些人不适合做沙盘?以及关于MBTI的一些浅显的知识。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主要与大家分享一些与儿童进行沙盘游戏工作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仍然是由江雪华老师给出回答。

01

如何与高功能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

进行沙盘工作,

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正常的孩子

有哪些不同,

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注: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但又不同于孤独症,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进行工作,他的次序感让他在表达的时候谨小慎微。对咨询师而言,我们好像面对着一只小兔子,咨询师一定要很小心,要小心翼翼地进行工作,否则他就受惊了,就会跳开。

与典型的自闭症儿童相比,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是有感觉的,他们有内在情感,只不过在表达的时候不那么正常和顺畅。所以在与他们建立好关系之后,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去表达,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他们不能很快地回应你,一句话他可能会反复咀嚼很久,也许下次见你的时候他还记得某句话,他一直在对这句话进行加工。一次工作中说不了太多话,他也不会说太多,但是跟他们工作的效果还不错。因为他们是有感受的,只要我们放慢节奏,一点一点走近他心里去,然后慢慢地把他的(感受)引导出来,那么过程就会比较顺畅。

通常他会对某个领域很感兴趣,思维功能非常强,在某些事情上很较真,直到他满意。在做沙盘的时候,他可能会预先构建一个场景,然后按照心里的构想很精细地摆放和调整,他会很细心,不是一排一排很刻板地摆放,那是自闭症、强迫症的孩子可能呈现出来的沙盘。

他们的语言表达很有趣,说话文绉绉的,喜欢用成语,好像是想了很久之后才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一定不要轻易破坏他的次序感,否则他会有情绪,他们更愿意自己是话题的主导者。咨询师要慢慢地贴近他,靠近他,要跟着他们走,不要打乱他的节奏,也不要带走他的话题,他们是典型的慢节奏的孩子。

02

老师,请详细说说

如何与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做沙盘?

注:选择性缄默症(SM)是一种精神障碍,是患者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选择性缄默症与自闭症很难区别,但是工作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选择性缄默是一种儿童焦虑症的表现,他用缄默的症状让你觉得他对外界环境适应困难,比如有的孩子在家说话,但是去陌生的地方、在幼儿园时不说话,通常家长带这类孩子来做沙盘,问题往往发生在上幼儿园的环节上。而沙盘室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环境,所以他们来到沙盘室也是不说话的。但是与自闭症的孩子相比,他的眼神是正常的,他会用眼睛看丰富的沙具,可能会用点头等方式回应你,也可能不回应。

遇到不说话的孩子,首先要区分他是谱系孩子还是选择性缄默。如果他有眼神交流,但不说话。这时候我们需要感受他不说话的原因,可能是焦虑和不安造成的,那么让他逐渐感到安全、放松下来,就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不要刻意让他快速与咨询师相处,需要给他营造一个他觉得安全的环境。比如允许他妈妈在咨询室待一会儿,等孩子觉得安全了再单独与咨询师相处,这是对适应困难孩子的一种考虑。

其次,要建立关系才能进行工作,那么如何打破不能建立关系的僵局?这个需要策略,我们可以灵活地尝试各种方法来应对。这类孩子一般选择缄默的方式来屏蔽与陌生环境的互动,直到我们跟孩子建立关系后,他会主动提出来想要带走一些东西(自闭症的孩子很难表达这样的需求)。

我们需要理解,他想带走的东西对他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不能很好地内化客体,需要有形的东西来完成这样的联结和存在感。而且他会对带走的沙具很珍重,不会轻易地破坏,会放在很重视的地方每天看,这样心里面可以慢慢地建立稳定感。

带走东西也涉及到边界的设置,到底让不让他带走?我们可以跟他约定这是借不是送,带走了要再带回来。如果他的需求是建立内在的联结,那么他不会乱丢这个沙具,下次还会带回来,可能又换一件带回去,他们以这种方式逐渐完成客体建构的内在过程。

在我们发现他们有这种特点之后,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建立仪式感,加强咨询师和他的联结。比如,当他们离开咨询室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仪式化的告别。男孩子可以击掌,或者握握手,让他感觉到我很重视他。通过这种方式让他记住那一刻,记住我这个人,等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可以立刻联结上。

在一段时间之后,等孩子的安全感逐渐增强,我们需要提醒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让他向外探索。沙盘游戏有时候是不够的,毕竟还在室内。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也会更多的希望有外界交流,到时候适应幼儿园可能就没那么大问题了。

03

(问题略长,向上滑动查看)

我在沙盘工作中遇到一类孩子,

他们不太愿意自己去呈现沙画,

开始的时候会摆一次沙盘,

后面便邀请我进入沙盘和他们互动,

一般都是互相攻击的方式。

以后的沙盘基本上一开始

就邀请我进入沙盘,

和他们一起摆沙具战斗。

我的困惑是:

沙盘游戏中,咨询师要跟随来访者,

不干扰来访者潜意识的呈现。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到

跟随而不干扰来访者?

怎么做到推动来访者的自性发展

而不是无形中“教育”来访者?

毕竟和来访者同时摆沙具

的过程中太主动了,

就难免代入咨询师的投射。

太被动了,

又让来访者觉得我不够配合。

要分析孩子在什么阶段,比如在生活中缺乏玩伴,那么他需要在游戏的环境下,自然而然地邀请我们展开攻击,他需要直接与人进行接触,付诸行动,不能直接在意象中呈现。一些孩子需要这种互动来建立关系,满足了真实的关系建立的感觉之后,他的象征性可能才会激发出来。

另外,他还需要陪伴。当关系建立到一定程度,他还是不能用象征性的方式表达的时候,我们需要把特点反映给家长,让家长接纳孩子。

当孩子邀请我的时候,如果他真的很需要我,我会参与进去,但我会做一个不主动的角色,他是引领者,我要跟随他。跟随到一定的程度他可以自己(做沙盘)的时候,我会故意示弱、偷懒。

有些孩子因为家长看得太紧,所以孩子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什么,对关系的依赖很突出,所以咨询师可以把沙盘还给他,更多地让他自己呈现,进入独自玩耍的过程。有的孩子好像还离不开关系的依赖,那么咨询师要意识到我们在做什么,不能太迎合,也不能太干扰,我们要时刻留意回应多少是合适的。一定不是教育,在一些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上可能叫做教育,其他时候更多是感受。

04

与来访者进行工作的时候,

当咨询师询问来访者

对沙盘有什么感受的时候,

来访者总是若有所思。

但回答又说“说不上来”、

“没想过有什么感觉”、

或者有时候直接谈自己的想法,

而不是感受。

该怎么处理呢?

我觉得一种可能是没有准备好,还处在防御状态,在说出自己感受时感觉不安全。我们要去等待,要储存细微的线索。等到合适的机会,当关系足够安全和信任的时候,我们再把话题提出来,可能就能谈论了。

另一种可能是,它是无意识的象征性表达,意识并不能很好地谈论它,不能够意识化地描述它。我们可以继续等待,有时可以尝试提出小小的假设,像放一个钩子一样把它勾引出来;否则会等很久,久到无法聚拢起来。但要避免先入为主,避免投射,不能太过肯定地把我们的感受说出来;或者用可能性、假设性的口吻,做自由联想也是可以的。

另外,我们还需要激发来访者的注意力,用语气词加重对某沙具或某问题的







































石学敏丹芪偏瘫胶囊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jx/5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