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年轻父母啊别小瞧这个不起眼

3月3日,明天,是全国爱耳日

在中国,耳聋性残疾人约为万人!

7岁以下聋儿约80万人!

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

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

中国,是听障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

耳朵,这个连眼睛都看不到的“小地方”

常常被我们忽视

为了抵御不良的环境

我们戴墨镜、戴口罩

保护我们的眼、鼻、口

但我们却很少关心我们的耳朵

我们干的最多的,或许就是掏耳屎

但掏多了,反而却是有害的···

明天,是全国爱耳日

我们采访了五官科的专家

让专家来告诉我们

怎么样来呵护我们的耳朵

本期嘉宾:吕志强

五官科主治医师

医院

01

父母最关心什么问题?

“父母咨询最多的,就是小孩子的耳屎能不能掏。幼童的外耳道发育不成熟,很娇嫩,不容易操作,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导致宝宝听力损伤。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孩子的张嘴、打哈欠自行脱落。其实,耳屎可以防止异物入侵,减低声波的冲击,对耳朵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02

那是不是就不用掏耳屎了?

“并不,如果耳屎过多,无法自行排出,那就会妨碍听力,诱发感染和耳鸣。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帮孩子掏耳屎,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03

平时门诊遇到最多的问题?

“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异物入侵,小孩子好奇心比较重,会往耳朵里塞各种东西,比如珠子、纸团、塑料片,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病例,所以,需要提醒所有的家长,一定要注意看护。”

04

有没有要特别提醒的注意事项?

“有一个情况,如果孩子感冒发烧、有哭闹挠耳朵的现象,一定要特别注意,可能是急性中耳炎,如果发生在后半夜,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拖,一医院,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鼓膜穿孔引起患耳流脓及听力下降。”

关于宝宝听力,这些问题你该了解

一、听力损失对语言和学习能力

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孩子出生后听不清或者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二、为什么要对刚出生的宝宝

进行听力筛查?

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但这时已经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宝宝

出生时的听力损失?

目前发现与听力损失关系密切的高危因素有: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

四、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宝宝

出生后的听力损失?

有些宝宝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也可能出现听力损失。此外,有些宝宝因为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可能会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

五、听力损失的早期干预效果如何?

确诊为听力损失的宝宝,干预越早,效果越好。不管听力损失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智力发育正常的宝宝,一般在6月前接受干预和康复训练,宝宝的听觉语言能力可以得到快速发展,大多数能够通过听说交流、参与普通社会活动。

六、不同年龄的听力正常

婴幼儿的表现

数周(小于6个月)

听到声音可以做出一些反应——睁开眼睛、眨眼、警惕的看(好像他们在听声音)

6个月左右

听到声音后会向声源处看或转头,寻找声音是从哪来的。

9个月左右

能够听出大声或非常小的声音,可以自己发出各种声音。

1岁左右

可以对自己名字和知道的词做出反应,开始说“婴儿”词汇。

1岁半左右

当问到熟悉的东西时可以用手去指,可以使用简单的词

约2岁

能听到轻微声音,知道声音方向,能用词组成简单句子。

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

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听力损失

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明天

*本条为掌上台州原创

-THEEND-

赞赏

长按







































复方斑蝥胶囊说明书
治白癜风合肥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jx/1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