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发烧?
①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受凉、受伤等。
②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免疫防御反应。
发热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向次级淋巴结或外周感染部位迁移,从而增加与抗原的接触机会,有利于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或者直接杀伤病原体。
发热本身是可以消灭病原菌的,退烧药只能改善发热的表面症状,对于病因的治疗没有任何好处。
在这个机体免疫和病原菌的战斗中,如果免疫系统胜出,那么机体的抵抗力便会越来越强大。如果机体免疫系统败了,那发热会持续,再使用退烧药不迟。
③并且过早使用退烧药,会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延误治疗。
④还需要明确,退烧的目的是使患者舒服一些,而无法解除病因
既然刚发烧的时候不能用退烧药,那什么时候才能用?
■通常推荐体温达到38.5℃才使用药物降温,主要是看病人的精神状态。
■不过,如果在未达到38.5℃时,病人表现出极度的不舒服、头痛、烦躁等,那也可以提前使用退烧药。
■38.5℃也不是硬性规定,还是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如果病人的精神状况还好,那也不是一定要使用退烧药。
但是很多宝宝家长通常纠结以下几个问题。
不及时用退烧药会不会烧成肺炎呢?”
不会的。
发烧烧成肺炎,这是颠倒了因果关系。
正确的逻辑:感冒、肺炎是“因”,发烧是“果”。也就是说,因为得了感冒或者肺炎,所以孩子发烧了;反过来,孩子发烧了,可能是因为得了感冒或者肺炎了(所以发烧了)。
疾病(感冒或肺炎)是问题所在,发烧是疾病的一种表现,与之相平行的症状还有咳嗽、流涕、鼻塞等。
让孩子就这样烧着,会不会把脑子烧坏啊?”
不会的,除非是超高热(指体温超过41度)。
人体的体温有自我调节机制,一般疾病的发热不会那么高,不会对身体有害。相反,体温升高时人体免疫系统效率更高,帮助清除病原。
“那上次邻居**怎么生病发烧以后就不会走路了呢?”。
那是因为,他不幸得了脑膜炎,脑膜炎可能造成运动障碍的后遗症。发烧也是脑膜炎导致的一种症状,但是发烧不会引起后遗症。
“那就这样烧着,会不会抽风啊?”
有些孩子,发烧的时候会引起抽搐,平时都很好,诊断为“热性惊厥”。
单纯的热性惊厥主要和体质有关。
也就是说,没有这种体质的人,发烧40度也不会抽搐。
“那么有热性惊厥的体质,发烧的时候要不要积极用退烧药呢?”。
现有研究表明,积极用退烧药并不会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因此,不必刻意积极用退烧药。
但是热性惊厥需要交给专业的医生来评估、诊断。因为孩子出现发热抽搐,除了热性惊厥,还有潜在别的严重的病因,建议及时就诊
一般,退烧药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如果超过3天仍不能退烧,或者在口服退烧药2小时后体温仍然在39~40℃以上且病人出现咳嗽、呕吐、腹泻、出诊等其他症状,医院诊治。
总之,退烧药用不用、什么时候用取决于宝宝的精神状态。
尹风娟主任
衣兰霞主治医师
王艳琨主治医师
儿一科病房
(综合大楼11楼东区)
内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