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康巴什发布
“报告书记,门口发现一例发热病人,新冠健康码为黄码,体温38.2℃,10月29日从青岛回到鄂尔多斯,现有干咳、乏力、咽痒等不适症状。”
“收到,立即报告街道指挥部、区疾控中心,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12月2日,随着总指挥的一声号令,滨河街道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鼠疫防控应急演练拉开了序幕。
演练采用桌面推演方式进行,通过疫情的发现与报告、全员核酸检测、鼠疫疫情发现报告等5个场景的演练。现场所有参加演练人员配合紧密、行动迅速,发热病人应急处置、患者转运、疫点区域消杀、死鼠处理等各环节都按照演练预案进行的有条不紊。
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疫情防控能力和应急防控能力,加强了社区防控工作配合能力和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能力,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积累了更多经验,有效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和鼠疫
不仅需要各街道社区
疫情防控能力和应急防控能力突出
更需要人人参与
共建共享下面这些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鼠疫防控知识一定要知道1、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
少聚集
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群密集
场所要按照规定佩戴口罩
一米线
与他人保持一米社交距离
用公筷
提倡分餐,节约粮食,
使用公筷公勺
讲卫生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用臂肘
遮挡住口鼻,不要用脏手触摸
眼睛、嘴巴、鼻子
勤洗手
要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的水
或者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勤通风
室内经常通风,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鼠疫是什么?如何防治?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
鼠疫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感染鼠疫菌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黄羊等动物,是鼠疫的主要动物传染源,也称疫源动物。鼠疫还可通过肺鼠疫患者传染给人。
日常生产生活中,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一是经跳蚤叮咬传播。二是经直接接触传播。三是经飞沫传播。
感染鼠疫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鼠疫的临床分型主要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肠鼠疫、眼鼠疫、脑膜炎型鼠疫、扁桃体鼠疫,其中腺鼠疫在临床上最常见,其次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促迫,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zhān]语等。
鼠疫是否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目前,鼠疫可应用链霉素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临床上常常会联合其他类型抗生素,如喹诺酮、多西环素、b-内酰胺类或磺胺等。若不能使用链霉素治疗,临床上也可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
鼠疫疫情是否可防可控?
鼠疫可防可控。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减少暴露鼠疫感染的风险等,可有效防范感染鼠疫。
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鼠疫防控工作。近年来,全国每年人间鼠疫发生数已被控制在个位数水平,一些地方出现人感染鼠疫疫情均属于个案。
什么是鼠疫防控的“三不三报”?
预防鼠疫必须做到“三不三报”。“三不”即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三报”即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
如果自己有感染鼠疫的高危行为,该怎么办?
如果自己有感染鼠疫的高危行为,不用恐慌,要做好自我医学观察,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动申报,获得专业指导。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医院就诊。
如果自己所住乡镇或周边地区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或出现人间鼠疫疫情,该怎么办?
一是不用恐慌,要做好自我医学观察。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医院就诊。就诊时要主动向医生报告自己周边出现动物间或人间鼠疫疫情。
二是必须严格做到“三不三报”。同时,要做到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不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
怀疑自己感染鼠疫去医疗机构,要注意什么?
(1)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好拨打要车去医疗机构就诊,并说明情况。
(3)出门要佩戴口罩。
(4)医院,医院安排,并主动报告自己可能存在的感染鼠疫高危行为,以及自己周围是否还有人出现发热等症状。
如果被医疗机构诊断为鼠疫疑似病例,该怎么办?
不用恐慌,要依法遵从医疗机构的安排,并主动配合。
如果被医疗卫生机构确定为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不用恐慌,要依法遵从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并主动配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