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温升高您又抓狂了吗再谈发热

发热不可怕,处理方法是关键

基础知识

跟着小编一起回顾基础知识吧!

发热(fever),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但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

发热的标准:

腋温≥37.5℃

口温≥37.4℃

肛温≥38℃

一昼夜温度波动>1℃?

前方高能

发热有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发冷阶段):感染初期,体温调节中枢调高,当体温还没到调控点之前,身体会产热并主动把热带到身体中心部位,这时四肢循环变差,出现手脚冰冷的状况。发冷、畏寒、寒战是发热的前期表现,此时测量体温一般不太高。

注意要“保暖”哦!?

(2)高热持续期(发热阶段):发冷之后体温攀升,这时皮肤摸起来很烫,表示患儿已经在发热了。这时应保持室内通风,并让患儿多摄取些温开水,脱去其身上多余的衣物。

注意要“散热”哦!?

(3)体温下降期(出汗阶段):多数孩子体温升至一定高度或持续一定时间,机体为了降低体温点,把热量带走,所以会调动散热机制,排汗降温。

注意要“更衣”哦!?

查漏补缺

那么,遇到这些情况,家长们能做什么呢?

1.多饮水。增加液体摄入,以免宝宝因疾病消耗、出汗等出现虚脱。小宝宝胃容量小,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

2.物理降温。版发热指南提出:物理降温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1D),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1D)。

3.药物降温。使用药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体温降至正常,而是缓解宝宝的不适。

4.衣着被服适宜。

5.保持皮肤、口腔清洁。

6.勤更换衣物。

0~5岁儿童急性发热循证指南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问题1适合0~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位

儿童测量肛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2D);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1D)。

问题2的体温高低是否与严重疾病有相关性

1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2D)

问题3发热持续时间是否与严重疾病相关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d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1C);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婴幼儿,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2D)。

问题4对解热镇痛药治疗的反应是否与严重疾病相关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应用解热镇痛药的反应,不能定对严重细菌感染有预示作用。(1D)

问题5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指征或时间

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后较12h之前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和特异度更优。(1D)

问题6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WBC<临界值15×/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临界值10×/L,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小。(1B)

问题7哪些人群具有泌尿统感染的高风险

1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推荐常规行尿常规检查。(2D)

问题8行尿常规检查诊断泌系统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尿常规检查和尿试纸筛查诊断尿系统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好。(1B)

问题9行CRP检查的指征和时间

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后较12h之前行CRP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更优。(1D)

问题10进行CRP检查诊断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取CRP>临界值20mg/L,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取CRP>临界值40/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取CRP>临

值80mg/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1B)

问题11进行降钙素原(PCT)检查的指征和时间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8h内行PCT检查较CRP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价值更大,可作为预测严重感染的指标之一,但不作为常规筛查早期严重菌感染的指标。(2C)

问题12PCT检查诊断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取PCT>临界值1ng/m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取PCT>临界2ng/ml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1B)

问题13PCT检查的临经济学评价

PCT+WBC+CRP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脑膜炎准确,从而降低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总体人群治疗费用。(无证据分级)

问题14疫苗接种与隐匿性血症的发生风险

一般状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接种过较未种过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VC)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低。(1A)

问题15哪些人群有发生隐匿性菌血症高风险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常规行血培养检查(1D),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必要时行血培养检查(2D),3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建议常规行血培养检查(2D)。

问题16哪些人群有颅内感染高风险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D);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伴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标(尿常规、血常规、CRP或PCT)阳性时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D)

问题17早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必要性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特别是无下呼吸道疾病症状和体征时。(1D)

问题18血常规联合CRP查诊断严重疾病敏感度和特异度

(未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问题19发热儿童的舒适度及评估工具

可参考使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和中文版《新生儿疼痛和不适量表》评估0~5岁急性发热儿童舒适度。(1C)

问题20物理降温在发热儿童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1D),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1D)。

问题21药物退热治疗儿童发热的疗效与安全性

≥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mg/kg,2次用药的最短隔时间为6h。

≥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mg/kg,2次用药的最间隔6~8h,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1B~D)。

解热镇痛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1B~C)。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知错即改

小儿发热护理常见错误:

1.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怕宝宝再受风、感冒,于是将小儿裹得严实。

正确的做法是:识别宝宝处于发热的什么阶段。发冷阶段保暖,发热阶段散热,记住不能冷风直吹哦!

2.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来退热。人们通常认为,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哪些患儿可考虑使用物理降温:不明原因性的体温升高;发热同时伴热射病;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使用温水(30℃左右)进行擦浴,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拭。需注意的是物理降温必须在使用退热药30min后。

3.不正确使用退热药。有许多家长一看到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马上给孩子快速退温。

正确的做法是:

≥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mg/kg,2次用药的最短隔时间为6h。

≥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mg/kg,2次用药的最间隔6~8h,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1B~D)。

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需小心照护,吃退烧药的同时记得吃镇静药哦!

4.随便给孩子服药。儿童药使用完了,有些家长认为大人的药剂量小一点也可以给宝宝吃。但是由于小儿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故易受药物影响,造成脏器功能的损害。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成人的药物,自购药物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5.盲目喂消炎药物。有一些家长一见小儿发热,就盲目喂消炎药物。“是药三分毒”,在没有弄清小儿发热的真正原因下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孩子身体康复。

正确的做法是:小儿发热时,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6.小病大治,有点小病就输液(打点滴)。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效果好,所以小儿一发热,主动要求打点滴。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好,但也有不少的不良反应及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若是出现体温持续不退,饮食欠佳或病情需要时,医生会建议静脉输液。

学习了这些知识,遇到宝宝发热,您能淡定的处理了么?让宝宝看到冷静的您吧,相信他/她也会因您而变得勇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zl/9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