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冻人”的天气让不少人出现流鼻涕、打喷嚏这些类似感冒的症状,患者通常买点感冒药对付。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黄瑛表示,患了感冒不容小觑,少部分患者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病毒性脑炎。
冬春季节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时节,患者在出现呕吐、嗜睡、高热、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冬季病毒易生存多种病毒可引发脑炎据了解,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黄瑛说,每到冬季,一些病毒引起的脑炎患者就会增多。“冬季病毒容易生存,而且由于天气寒冷,呼吸道的抵抗力减弱,病毒更容易侵入。”黄瑛主任表示,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及带状疱疹等都有可能引起病毒性脑炎。
除了季节因素,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与年龄、机体免疫力都有关系。正常成人免疫力强,不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儿童、老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相对比较容易患上脑炎。”黄瑛说。
流感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初期症状与感冒类似流感初期,患者会出现发热、全身酸痛、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黄瑛主任表示,随着病情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严重时会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就诊,检查是否已经发展为脑炎。”黄瑛表示,病毒性脑炎可引发、失聪、失语,以及智力损伤、瘫痪,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患者应提高警惕。
“一般来说,患过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的人群,通常不会再复发,而流感却常常反复出现,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变异出现新的病毒,所以对于流感应该更加提高警惕。”黄瑛说。
除了患病后的及时治疗,日常生活的预防也很重要。医生提醒,感冒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太过疲劳,多喝水。同时加强营养,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防止病情加重。此外,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同时也可注射各种减毒病毒疫苗进行预防。
流感流行期间,避免集会等集体活动,易感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要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乙脑夏秋季高发预防要消灭越冬蚊和早春蚊除了病毒性脑炎外,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常见的脑炎之一。但与病毒性脑炎不同,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冬季比较少见,常流行于夏秋季节。
据了解,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婴儿可以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有所增加。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0~14天。在发病的前三天,患者体温可在1~2天内上升到39度,伴有头痛、精神倦怠、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在此期间易被误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在病程的4~10天,除了初期的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并且,乙脑的发病较为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对于乙脑的预防应采取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子滋生地,灭越冬蚊和早春蚊。做好个人防护,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蚊香等。并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患者应隔离至体温正常。
来源:都市时报
文字: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王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