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305598.html
手足口病小知识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5岁以下高发。
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
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疱疹性咽颊炎,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先发热再长疱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
手足口病,在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出疹后发热,多是中低烧,咽痛症状不明显。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疱疹性咽炎发作时的主要症状:
●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手足口病发作时的主要症状:
●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多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家长也需警惕: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传播媒介。
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注意观察呼吸: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5岁>40次/分钟;2-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
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
注意护理
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70℃至-20℃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紫外线照射: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5-1.0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阳光暴晒消毒: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0.5-1.0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家长自身也需消毒: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尿不湿和处理大便后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呢?
1.室内空气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必要时,可使用风扇等进行机械通风。
2.地面、墙面
无明显污染情况下,做好日常清洁即可。
如被患儿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可将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稀释成含有效氯mg/L消毒液(含5%有效氯的84消毒液与水按照1:49稀释),对被污染的地面等进行擦(拖)拭消毒,在10-30分钟后,再使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3.家居物品
将有效氯mg/L消毒液对门把手、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家居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在10-30分钟后,再使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4.衣物、被褥等织物
患儿的衣服、被褥等需要单独清洗。
如耐褪色,可用有效氯mg/L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再清洗;如耐热,亦可煮沸消毒。
5.玩具、餐饮具
用有效氯mg/L消毒液对玩具进行擦拭(浸泡)消毒,等10-30分钟后,再使用清水擦拭、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餐饮具、奶瓶等耐热物品可煮沸后维持15分钟以上。
6.排泄物
如有条件,建议使用消毒干巾对患儿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覆盖消毒,再用消毒湿巾对污染的环境表面擦拭消毒。
具体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如无条件,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后用纸巾清理患儿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及时清洗双手。
用有效氯mg/L消毒液对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7.卫生用具
用有效氯mg/L消毒液对座便器进行擦拭消毒、对卫生间拖把进行浸泡消毒,等10-30分钟后,再使用清水去除消毒剂残留。
特别
提醒
1、配置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且配置的消毒剂现配现用。
2、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应妥善储存消毒剂,避免儿童接触,以免造成健康损害。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因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接种疫苗
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宝宝接种后,得手足口病的几率会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会是严重的手足口病。
加强防御
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
另外,家长们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