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为什么反被聪明误问过蓝天

中国有句俗语,即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是说,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被自己的聪明所误。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当然不是!古人雕像因为真正聪明的人,又怎么可能反过来被聪明所误呢?除非是假聪明,即看上去是聪明,实际上,并不是真聪明的人,才能符合这一论断。当然,也有人举例子来说明,说三国中的杨修之死,其实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好范例,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三国志》之后,就会发现,杨修其实并不能说是聪明,为什么?因为中国历来讲究“大智若愚”,而不是像他那样到处张扬且自负又自大。因此,无论如何,杨修不能算是聪明的典型。古人画像那么,古人为什么认定聪明会反被聪明误呢?其实稍微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中国文化讲究内在的智慧或比较内敛的表达,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张扬或去挑战某种极限,恰恰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礼”来规范各种行为,主张各就其位,即在哪种位置就履行哪种职责,而不是无所顾忌,超出规则之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杨修的结局,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因为他的所谓聪明,其实并不是真聪明,而是假聪明,最多也只能算是小聪明,换句话说,他的这种小聪明其实并不是充满智慧的聪明,或者说这种小聪明与真正的智慧是背道而驰,完全不在一条线上。古人雕像因此,“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所诠释是的并不是聪明,而是假聪明,也就是说,唯有假聪明的人才会被自以为是的“聪明”所误,换句话说,如果你是真聪明,当然就不会被聪明所误。甚至可以说,只要你足够聪明,你就不可能会被自己或他人的“聪明”所误,为什么?因为你的聪明足以看透未来事件的走向,谁也误导不了你,当你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又有谁可以误导你呢?从这个角度说,能够被聪明所误的人,算不上真聪明,我们看历史上或者现实当中,喜欢标榜自己聪明的人,往往并不是真的聪明,也正是这些不是真聪明的人,才会去搞一些自认为是“聪明”人才干的事。古人画像当这些事搞砸之后,才望而兴叹,说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而这一类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误认为自己是聪明人,另一种是不知道真正的聪明人是什么样?正是由于这两种原因,才会有“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一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论断。但是,这样的论断,事实上,大都经不起推敲,只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去推敲这些论断是否成立,反正大家都在用,流行就好,很多时候还可以当成失败不反思的借口,表面上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或许就是这句话为什么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古人画像无独有偶,我们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也写一首诗来感叹自己的“聪明”,即这首《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很多误以为他写这道诗,是感叹自己被聪明所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难道希望自己的儿孙越笨越好吗?事实并非如此。苏东坡之所以如此感叹自己被“聪明”所误,是因为他为人太过于正直,不懂得官场的规则,才会处处碰壁,蹉跎一生,跟他在文学和诗词上的造诣(聪明)无关。古人雕像换句话说,他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不要再重蹈他的覆辙,而不是让他们都变成笨蛋。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mx/12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