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讲述戏剧大师蓝天野与冈山村的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k/a_6223398.html

自小在北京长大的蓝天野,最大的兴趣是画画,年17岁的他,终于得偿所愿,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他痴迷于绘画,但偶尔被同学拉去演戏的他却阴差阳错的走上了戏剧表演的道路。就连蓝天野自己本人也没有想明白,自己的专业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转变。

在《鲁豫有约》的舞台上,年过80的蓝天野讲述自己转专业的事情时说,自己还是前几年在写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时弄明白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的,自己的姐姐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她们在北京开展工作,看到自己在这里演戏,而巧好她们也在文工团,就想重点在戏剧战线上开展工作。于是,自己就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往解放区送一些物质,开始的时候还有一定的暗号,骑自行车时车上会有相应的装饰,会在某一地点把东西送到某一个人手上,送的次数多了也就都认识了。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危险,甚至感到很好玩,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规划,一切听从党的安排,就这样自己的专业就由画画转到了戏剧这一专业。

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成为人民的第一批演员。但是建院第一件事不是拍戏,而是把所有参与创作的人员,分成四组下厂下乡,到一个重工业——琉璃河水泥厂,在那里主要有一个车间叫烧成车间,蓝天野当时就是在极其高温的环境下工作,那是极其一件危险的事情,但是那个时候蓝天野只有25岁,只是觉得好玩,没有一点安全意识。

60年代初蓝天野下乡半年,冈山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其中冈山村老主任吴春山给他的影响最大。虽然老主任的家在冈山村但是他不在家里住,而是住在牲口大院里,那个院里有一个屋子,有一个炕,而蓝天野就和他在那张炕上住了大半年,无论白天遛牲口、做各种农活还是晚上添饲料,蓝天野都干过,唯一没有干过的就是给牲口配种,因为这不单单是一种技术活,而且和工分直接挂钩。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军宣队要带领他们在冈山村队体验生活,蓝天野一听说此事,很激动,一路马不停蹄的走了几十里的路去见吴春山,两个人一见面都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泪。

大概在前年的时候,突然冈山村有一个年轻人给蓝天野写了一封信。在心中他写到,看到《北京晚报》有一个采访蓝天野的版面上有一张您和吴春山的照片,而且有时候在电视上还能看到您,我们这些村里的老人就激动的指着您说“这就是蓝天野,当时还到我们村里来过”这个年轻人还给自己寄来了一张老主任的照片。自己也给对方回了一封信,并且附上了当时的资料,蓝天野渴望有一天再回到冈山村为老主任献上一束花,以表达内心的怀念和敬意。

在《鲁豫有约》的舞台上,鲁豫还把当年蓝天野下乡的冈山村现在的样子录了视频给蓝天野观看,吴春山老主任的雕像现在在村口静静地守望着这个村庄,当年的牲口院只剩下了两件房,院子里的牲口槽还在,大槐树还在,蓝天野与岗山村的情谊也都还在。在视频中前几年给蓝天野写信的年轻人出现了,他深情地对蓝天野说道“虽然您不认识自己,但是您不仅回了信,还亲笔为自己题写了一幅字,自己也一直以此为荣,自己就是房山冈山村的白全永,在此代表冈山村的全体父老向您表示真挚的问候”。

鲁豫还把白全永请到了现场,白全永带着蓝天野当时为自己写的信一同来到了这个舞台上,信中还有当时蓝天野和吴春山一起合影的照片,蓝天野看到这一幕时,哽咽着说道,明年一定要去冈山村看一看。白全永说,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这么打的艺术家会为自己写信,热切还特别认真的为自己写了满满的两篇,并且在信的最后还写出了对冈山村所有的父老乡亲的问候。在最后白全永还为蓝天野带来了自己为老主任吴春山写的小传以及他的雕像建造的始末的书籍,希望能给他带来了美好的祝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mx/10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