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感染科李永涛
病例简介患者,女,65岁,因“反复发热伴头痛21天”入院。
现病史:
患者21天前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39℃,伴头痛、畏寒寒战,门诊查血常规无异常,CRP15.6mg/L↑,考虑上感,予达菲等对症支持治疗,仍有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8天后至当地住院,考虑颅内感染,腰穿:压力mmH2O,蛋白3.mg/L↑,Clmmol/L↓,葡萄糖2.2mmol/L,颈抵抗阳性,考虑结核性脑膜脑炎,予HRE+莫西沙星抗结核,激素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8.5℃左右,伴头痛,恶心呕吐,并出现意识模糊,为求进一步诊治,以“颅内感染”收入我科。
既往史:有类风关病史9月,长期服用小剂量激素。
入院查体:意识模糊,嗜睡,呼之能应,颈抵抗阳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干湿性罗音不明显,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全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巴氏征阴性,四肢肌力查体不配合。
诊疗经过入院后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4.6×10E9/L,N(%)69.0%。CRP13.6mg/L。TSPOT阴性。
肿瘤标志物:CA.7U/Ml。常规四项阴性。
脑脊液:有核细胞30/μl。Clmmol/L,葡萄糖2.2mmol/L,蛋白1.g/L,LDH31.00U/L,ADA4.00U/L。
脑脊液隐球菌:未找到。
抗核抗体:+1:40,可溶性核蛋白抗体阳性,ssa52阳性。
胸部CT:右肺中叶及左肺下叶炎症。右肺动脉增宽,考虑肺动脉高压。两侧胸腔积液。心脏增大,心包少许积液。
头颅MRI:两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及两侧额顶叶皮层下缺血性改变。脑室、脑池及脑沟不同程度扩大、增宽。胼胝体压部左侧异常信号灶。老年性脑改变。
治疗方案:利福平0.45,异烟肼0.3,乙胺丁醇0.75,莫西沙星0.4,异帕米星0.4,利奈唑胺0.6Q12H,地塞米松5mgQ12H。
20天后患者神志恢复,头痛减轻,无发热。复查脑脊液:氯mmol/L,葡萄糖2.5mmol/L,蛋白0.g/L。红细胞0/μl,白细胞25/μl。隐球菌未找到。
出院带药:HREZ+莫西沙星+美卓乐3片bid。
病情变化患者出院3天后再次出现发热,约39.2℃,伴畏寒寒战。医院住院,
痰培养: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胸部CT:右肺中叶感染复查,对照前片较前明显吸收,目前残留少许纤维灶;右下肺少许慢性感染,两下肺叶纤维灶。两侧胸膜改变(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仍考虑结核性脑膜炎,予“激素加量+法罗培南+HRZE”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体温仍反复,最高体温38.6℃,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
查体:意识清,精神软,颈抵抗阴性,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罗音,巴氏征阴性,双下肢肌力IV级。留置导尿。
脑脊液:压力mmH2O,LDH47.00U/L,ADA4.00U/L。Clmmol/L,葡萄糖2.2mmol/L,蛋白1.g/L。外观黄色,清晰,潘氏试验阳性,红细胞/μl,有核细胞12/μl。隐球菌未找到。
头颅MRI:两侧侧脑室旁及两侧额顶叶皮层下缺血性改变。脑积水可能。
G试验,GM试验:阴性。自免脑检测阴性。
思考:患者病情为何反复?抗结核疗程未到?激素减量太快?并发其他感染?本来就不是结脑?
病情进展:坚持原来的诊断,治疗:HREZ+莫西沙星,利奈唑胺0.6Q12H地塞米松3mgQ12H。激素适当加量。患者逐渐神志淡漠,精神软,能简单对话,切题,无发热,无头痛,无恶心呕吐。
10天后脑脊液电话报告脑脊液培养见大量皮疽奴卡菌。停用抗结核治疗方案,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利奈唑胺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门诊随访三次,情况稳定。
小结
1.该病例中患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依据存在不足。
2.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3.脑脊液培养仍非常重要!
奴卡菌一、奴卡菌属于放射菌,G+,需氧菌。
二、感染途径
带菌的灰尘、土壤或食物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然后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组织,或经血循环散播至脑、肾或其他器官。
三、易感人群
常在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基础上并发,如白血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结缔组织病、结核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者等。
四、奴卡菌病
是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原发感染在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肺部症状,也可经血源播散侵犯胸膜、脑、肾脏而成为系统性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