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黄花瘦香袭书卷

黄花瘦文字/香袭书卷站在秋风里,眺望,除了蓝天白云,旷野高楼,以及落叶纷飞,最少不了的当属开在秋上的菊了。纵观文史笔墨,对菊花的吟诵是排在前位的。在秋天,宁可错过你,错过她,都不会错过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菊花在十月的秋风里,开始了自己的征服。它用一身的风华,想要征服尘世间的人们。菊花一定是明白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它便把自己的风采,携裹着的秋的寒凉,让人深刻难忘。倘若,它开在春天,相必争不过百花的艳丽。选择在秋天把自己打开,是菊花的心思。所有的花,都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方向,大多我们认为自然形成的,多数中有着命运的刻意安排。在哪一站遇见什么样的人,在哪一段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有定数的。现今的孩子们眼中的菊花,多是开在盆栽里,摆出一些造型,有着园林的风格,却少了在大自然中的神韵。不是说菊花换个地方,就换了景象。不是的,而是环境会影响事物的一些气象。在风雨中历练过的人,眼角眉梢就会有了坚毅和慈悲。近日,黄家湾的菊展已经开始。黄家湾就是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的娘家,黄月英据说长相很丑,却聪慧过人,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饱读诗书。诸葛亮是爱才胜过爱美的人,于是娶了黄月英,才有了后来的佳话。每年古城都会在黄月英的故地,做一场菊展,是把黄月英比喻成了菊花吗,我不得而知。在我自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时候,它就是这样了。在古书中记载诸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的事情,家喻户晓。我站在黄家湾的黄月英雕像下,仔细观看,黄月英一点也不丑,反而有一种英姿飒爽和典雅秀美的气质。也许是气质与菊花相契合,我便更觉得黄月英的美丽,是开在秋寒中的菊花形象。提起木牛流马,在襄阳当地还有一段有趣的典故。因为黄月英是东汉黄彦成的独生女儿,在父亲和父辈的耳濡目染下,熟读史经,多才多艺。为了考察诸葛亮的才能,在成亲的前一个月,黄月英请父亲向诸葛亮提出了“三不”条件。结婚时“一不坐轿,二不骑马,三不乘船”。这条件让诸葛亮好一阵为难,不坐轿,不骑马,不乘船,难道让新娘子步行?那岂不让人笑话。有一天,诸葛亮坐在对面的棋山上,看见山下拉碾子碾米的牛惊了,把碾盘中心的桩拉断了,牛拉着碾磙在地上跑。猛地,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原来,他想到若在碾磙上安个架子不就可以坐人了吗?于是,他和书童就地取材,锯的锯,砍的砍,一连干了三天三夜。腊月初八,是黄月英出嫁的日子,黄承彦的院里院外挤满了祝贺的客人。快到晌午的时候,隆中脚下取亲的队伍中,只见诸葛亮和书童一前一后坐在一个被红色布幔围着的“台子”上,在“台子”下,一边一个如同大碾盘一样的东西滚动着,前面有一个似牛非牛似马非马的东西拉着走,说它是轿子没人抬,说它是马却不是马,说它是船却在旱坡走。大家拍拍那似牛非牛似马非马的东西,围着书童问这是啥东西?书童乐呵呵地说:“木牛流马。”我就是在这样的美丽典故中生活多年,每年的菊展都会循着菊花香而来。说起菊花,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最是让人动情。“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我念着汉武帝的诗句,赏着眼前的菊花,沾染着黄月英的智慧,也学着古人写下一段秋风中的感怀。菊花黄时,秋天就在老去,老去的秋有了清瘦的风骨,是黄花瘦,还是年华渐少,我徘徊在秋风中,抚摸着菊花纤瘦而有骨感的花瓣。再说那一代词女李清照,早就把菊黄轻愁写得透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多想能在一处篱笆墙外,遇见野生的菊花盛开,那一道道暗香飘来,自是有它不减的丰采。不管是济世还是相思,菊花都配得上岁月的韶华。你看它耐寒的性情,不正是在告诉我们,每一处风霜,都在为生命增添厚度。厚重且低调,丰富而淡定。这大概就是菊花最好的写照吧。我是没有古人的胸襟和情怀,但是菊花从远古走来,仿佛是在这里等待许多年,为了和我相遇。若说秋风起,定不负相思意。我与秋风皆过客,菊花独自凌寒开。话一段古老的故事,让随风而来的悠悠往事,再现风韵。图片来源:网络文字原创:香袭书卷襄阳作家协会会员用笔墨怡养心灵,写有温度的文字ID:Z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hy/12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