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旅游名胜楹联赏析井陉苍岩山石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39.net/disease/a_5629059.html
联赏石门楹联滹沱石家庄是中华大地人类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文化璀璨、人文荟萃,山水名胜众多,文化遗址遍布。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名流大家在此驻足流连,赋诗题咏,怀古抚今,留下了许多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精美楹联,成为石家庄历史长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景配佳联,令人叹为观止。苍岩山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井陉苍岩山景区,带您了解此处楹联背后的故事……景区概况苍岩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景区北距井陉县城30千米,东北距石家庄市70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苍岩山所在地方圆几十里,皆为荒山秃岭,唯独此山林木苍翠,古树葱茏,峭壁巉岩,处处绿色,故名“苍岩”。苍岩山海拔余米,奇峰险崖,挺拔峻秀,山上飞瀑高悬,山下清泉流淌,沿途建筑成群,或依危岩,或跨断壁,或沿山曲而萦回,或临深壑又构筑巧妙,择景幽奇。古人以“万景临诸壑,千峰拱上方”的诗句来赞美它。山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景色迷人,是冀中地区一处旅游、观光、避暑胜地。山上楼、台、殿、阁,多掩映在林荫树丛之中,犹如“仙山琼阁”。山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庆寺。相传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曾在此削发为尼而名传天下。苍岩山为太行山支脉,风景优美,草木繁茂,加上山间众多的古建筑,两者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了“苍山十六景”。上山处处有景,景景观奇,景景有典,自古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盛誉。美联赏析联一峭壁悬空处;梵宫琳宇乡。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福庆寺门口两侧。巧夺天工的悬空寺——福庆寺原名兴善寺,宋乾兴元年改称福庆寺,清道光十二年又称福缘善庆。福庆寺主要建筑有桥楼殿、大佛殿、天王殿、公主殿、经幢、藏经阁、木牌楼等。从联面看,福庆寺选址相地,独具慧眼,构思布局独具匠心。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既同以南北中轴线为主体的传统封闭院落式有别,也不完全同于悬空寺一类半倚半悬的山间寺庙。可概括为崖间就势,涧上飞构,即借山势的险峻,以成殿宇的雄奇;天工、人力浑然一体,静中寓动,使佛门的法力和威严,以形象的“仙界”展示于人间。上有峰峦相托,外有峡沟相通,具“藏风聚气”之势。采用先藏后露、渐入佳境的艺术手法,利用峡谷曲径,造成藏境,渲染了寺院神秘的气氛,又营造了“禅房花木深”的意境美。这里的建筑并没有采用北方皇家园林中轴线布局的传统模式,而是以桥楼殿为中心,自步入山门至拜谒公主祠,再登临玉皇顶,分为下中上三层构造。其建筑小巧玲珑,或临危崖,或依绝壁,以曲折石径相连,斗拱飞檐、构造宏丽,移步异景、景景如画,穿过“悬登梯云”,便由尘世人间升入仙宫玉宇。联二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楹联释义:此联是一副颇有禅意的名联,悬挂于天王殿门口两侧。天王殿亦称小桥楼殿,坐落在西南绝谷的小石桥上,小石桥横跨在两崖间的峭壁上。从清代和民国的碑文记载,曾先后两次在其西侧加宽了桥面。观看拱券的跨度东面大于西侧,拱券上的吸水兽和其他雕饰既不对称,而雕造手法亦不相同,西侧拱券上只有兽头和两个天马雕饰,而东侧拱券上整个券面兽头两侧雕满了十分精美的图案,按内容可分为降龙、伏虎等6幅,并以双银锭形的腰铁嵌入拱石,卡住各个相邻两块拱石,东侧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望柱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天王殿为福庆寺主要建筑之一,也是当时苍岩山标志性建筑。有传说此联为明代吏部尚书赵南星(公元年~公元年)所撰,作者在撰写此联时,尚无大桥楼殿的存在,如果当时已建有大桥楼殿的话,撰联者失去了空旷的视野,也就不能撰出该联的意境了。从联面看,殿前无须张灯,自有皓月当空,山门无须落锁,自有祥云萦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远离尘世、清幽空寂、清冷且通灵的自然境界,联语用“无灯”和“月照”、“不锁”和“云封”阐释了禅宗无与有的真谛,“凭”“待”两字更道出了佛家万物随缘的淡泊思想。此联间的“前”对“门”、“灯”对“锁”词性不合,只能说是一幅宽对,但正是这四个字,点出了天王殿的神韵。天王殿为穿心殿,建于离地“千仞”两崖之间的小桥之上,从山下仰望,若天宫月殿。只要站于殿前,便可仰天与明月相语,“前”“灯”两字用的贴切,而进殿之门,恰为山间寺院之门,也只有此门有云封之时,“门”“锁”二字表述精确。联三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苍岩山十六景之一的“苍山书院”门口,一提起书院,人们自然联想到深宅大院、高楼广厦,而苍山书院却不然。潺潺流水的石桥岸边,是一座明式蓝砖灰瓦小门楼,围裹着同样是蓝砖灰瓦的三间书屋。屋前,成林的白檀树影婆娑,像巨大的华盖,在炽热的阳光下,为书屋里的文人墨客送去一片阴凉;房后,连着整个苍岩山体的巨大石壁到此结束,像一扇石屏,为书院遮风、挡雨。雨天是读书人的大好时光,窗外烟雨蒙蒙,室内一片宁静,面对风雨,安心读书,让思绪进入身外的世界,去体味字里行间的婉转与激昂,这时,会感到格外温馨。从溪泉边观察院落,会发现整个石屋竟然是建在小溪的单孔石桥上。夏日翠木掩林、桥下流水不息,在这里读书确有“日光不到忘晨曦,绝似丹邱小洞天”之感。此境引得天下文人雅士无数,把盏吟诗、谈经论道,苍岩山美名随之鹊起。千年的涤荡,虽书院早已不再有人墨客在此吟诗弄笔,但它那平淡天然的大雅之风依存。关于书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建寺之初,书院还是荒草地,至唐代,山西乐平(今昔阳)县城一书生赴京赶考途经此地,忽遇暴雨把书生困于书院前的山洞内,风停雨住已是次日清晨,雨后的苍岩山清气升腾、绿树翠柏晶莹欲滴,无数条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汇成涓涓细流。清风涤荡着花香,山泉应和着鸟鸣,一派良苑美池之境,书生深迷此景忘却饥寒,沿溪向山中走去,其间苍松翠柏、桥殿飞虹,直至登临绝顶,豁然开阔,远有高峰环抱、近有梯田禾苗,三五农舍、鸡犬相闻,如入“武陵桃源”。随后书生进京考试,把所见苍岩山之景落笔考卷,一举夺魁。官居显要后找人把苍岩山脚下曾避雨的地方依山势盖四合院一座,供天下文人墨客歇脚、避风、吟诗作画……据说“苍岩三绝、十六景”也是古代文人在游历苍岩山后于此冥思数日而留下的杰作。联四古木生画阴;顽石有禅意。楹联释义:传说南阳公主在苍岩安禅说法时,有一老猴常坐于石上听公主讲经,久之,老猴也修成正果。另传公主在此修行之际,常有山中猕猴给公主献山桃解饥渴,故后人在此建猴祖师庙以祀之。此联上联是说猴祖师庙所处的环境,风景如画,并有古木生于庙侧山石之阴;下联是说顽石听经也能悟出真谛,更何况聪明的猴子呢!此句引用了古代生公法师讲经说法、顽石点头悟得禅意之典故。联五数行修竹三间屋;一席清风万壑云。楹联释义:此联为道家、山林隐士或文人高士住所常用联。上联道出主人所居为简易之陋室。宋代苏东坡曾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以门前又种有几丛修竹以增加雅趣;下联说出居所所临环境:左右无车马喧嚣、铜臭之气,唯见清风徐来,千山万壑俱为云烟笼罩,满目青山,一派神仙气象。此万仙堂为供祀道家各路神仙之所,故选用此联,以体现道家以清净为宗旨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联六杨柳一枝露洒三千界;莲花九品香闻十二洲。楹联释义:此联悬挂观音堂门口两侧,为南海观音大士祠庙前常用联。观音大士通常为一手执净水瓶、一手拿杨柳枝、脚踩莲花的形象。观音菩萨手持杨柳枝,蘸取净瓶水,将慈悲甘露洒向佛家所称的宇宙结构“三千大千世界”,以庇佑救护芸芸众生;其足登的莲花,乃西方极乐世界最高品位的九品莲花,其香味遍播佛家所称的世界大中十二洲。可见观音大士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杨枝一洒、普度娑婆世界众生的最高境地。三千界,即三千大千世界,为佛教对宇宙结构的设想。其认为宇宙由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及大千世界所组合构成,三千个大千世界构成整个宇宙;十二洲,佛教对世界构成的设想,认为娑婆世界由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以及其他八中洲所构成,故称十二洲。联七刚逢海曙江春日;正是风调雨顺年。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小桥楼殿东门,歌颂国家长治久安,海晏河清,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升平气象。海上曙光初照,江河春意盎然,九州大地,天遂人愿,风调雨顺,到处显现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联八慈悲济世垂金手;智愿救苦放毫光。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大佛殿门口两侧。歌颂佛家以慈悲为怀、解救娑婆世界众生,脱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联。佛祖释迦牟尼认为,娑婆世界众生多为苦与烦恼所扰,所以发愿以智慧来拯救众生。无论释迦牟尼佛还是阿弥陀佛像,都是有一手垂下,或施予愿印,或施接引印,以普度或接引众生到达彼岸或极乐世界;而佛陀本身也放出毫光显现其无边法力。联九晓日高崖迷翠色;白云深处听泉声。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僧房门口两侧。苍岩山寺的僧房昔日多建于北峰崖畔登山之道一侧,上为绝壁,下临深涧。绝壁之上遍生石柏,四季苍翠。每逢拂晓旭日东升,僧房所对山峦,薄雾弥漫,山林翠色若隐若现,宛如仙境。有时白云缭绕笼罩山寺,一片苍茫间或听到山泉由高处流下的哗哗之声,增加了苍岩山僧房所在的白云深处无限的玄妙与生机。联十精忠昭赤日;大义贯青天。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关公祠门口两侧。关公关老爷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位以忠义著称的人物。此联是说关公之精忠可与赤日同辉,其恢宏之义气可贯于青天之上。关公一生忠于刘备及蜀汉,其身陷曹营十二载,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得知刘备消息,便挂印封金,匹马单刀,携二位嫂嫂驱驰千里,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刘备,传为美谈。关公又是一位颇重义气之人,受曹操之恩,华容道义释曹操以报恩等等,其所作所为,诚为古今第一人。明朝以后,中华大地几乎村村修庙供关羽,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忠义精神。联十一高楼悬百尺;玉树起千寻。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藏经楼门口两侧。此联是形容藏经楼所处环境及地势之联。藏经楼所处之地,为苍岩山北峰险峻之处,前临说法危台,后为千寻悬崖绝壁。峰回路转处,藏经楼高悬于危崖绝壁之巅,也如一拔地而起的玉树雄峙于苍茫云海之上。联十二皇姑修行说法地;悲心洒露化雨天。楹联释义:传昔日三皇姑(也即南阳公主)在苍岩山修行时,曾在说法危台上为僧众讲说佛经、弘扬佛法。由此可以看出南阳公主秉承佛陀慈悲之旨意,以一片佛心化作甘露、细雨,怜悯众生,欲使芸芸众生摆脱一切苦厄,到达幸福彼岸之恢宏大愿。联十三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圣母殿门口两侧,出自佛教经典《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现流传版本为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经二百六十余字,为佛经里最短的典籍,是佛祖为其弟子舍利佛所说之经。经中开头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此联即引用后两句。为字数统一,减为“照五蕴皆空”。五蕴,为佛家语,“蕴”有积聚、类别的意思,五蕴,即佛家对一切有为法作的分类,即色、受、想、行、识五蕴,也是佛教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总概括。五蕴皆空,简单讲就是“法无我”,通过这种修行,可以达到消除一切苦恼与厄运目的。有人认为经中所称“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故《心经》也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经典,常与《大乘妙法莲华经》《大悲咒》等合为一卷。观音庙或圣母庙常悬挂此联。联十四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楹联释义:此联为旧时文人雅士书房常挂之联。上联说主人书房居于山中幽雅、白云绕屋之地,四周山花野草,白天偶有摇曳花影映于竹帘之上,静中有动,别有情趣;夜晚,万籁俱静,半夜时分,皓月当空,仍可听到主人琅琅读书之声,静中有声,颇具雅风。联十五细雨幽水围小阁;白云红树满疏帘。楹联释义:此联悬挂于圣母殿门口两侧,是形容所居之所环境幽雅、云树环绕之楹联。在仲秋时节,秋雨缠绵,点点滴滴,汇聚到围绕小院的沟壑之中,与山泉融合,缓缓流去;至若晴日,闲坐室内,透过稀疏的竹帘,映入眼中的却是蓝天白云与满山遍野、红似火焰的丹枫黄栌。联十六千嶂叠翠沐新雨;万壑奔云起紫烟。楹联释义:本联是说苍岩山所处太行千山万壑之中,昔有“苍岩叠翠”之誉,并列于“井陉八景”之中。而今叠翠盛景又逢盛世,沐浴于一片细雨之中,更加苍翠欲滴,应了宋人石存仁《咏苍岩诗》中“雨过增山色”一句,新雨过后,峰峦叠嶂,掩映于无边云海之中。云过日出,山色更增,山头俱为紫云笼罩,可使游人无限感叹苍岩景色之壮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hy/12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