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二中bull校园安全秋冬季传

学校人口密集,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从开学伊始即采取了系列预防措施:利用晨会班会时间开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勤开门窗,保持室内通风;每周定期对教室利用84消毒液等进行定时定期消毒,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等。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现就冬季传染病防控措施告知如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3.流行季节:常于冬、春季流行。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可再次发病。

5.传染期及潜伏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潜伏期通常为1~3天,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

6.主要症状: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发现流感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隔离时间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2)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3)在流感流行季节,学校应减少集体活动,家长也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

(4)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5)学校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病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鼓励学生多锻炼以增强体质。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皮肤粘膜的斑丘、疱疹和结痂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传染源:患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4.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

5.传染期及潜伏期: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潜伏期为10~24天,以14~16天多见。

6.主要症状:

(1)前驱期:病初症状较轻,年长儿童可出现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2)出疹期: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患者一般10天左右自愈。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隔离时间至疹后7天,所有疱疹结痂为止)。

(2)教室应注意消毒,经常开窗通风。

(3)在水痘流行季节,学校应减少集体活动,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

(4)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5)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可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飞沫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5.传染期及潜伏期: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时间内),具有较强传染性。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6.主要症状:

(1)前驱期:发病前1~2天常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佳等症状。

(2)腮肿期: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对侧也肿大,用手触摸时可有压痛及弹性感,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腮腺疼痛,重者张口困难。腮腺肿胀4~5日后逐渐减退。

(3)并发症:脑膜炎(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发现腮腺炎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返校,约21天左右)。

(2)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3)彻底清洁患者用过的食具、玩具等。

(4)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5)加强健康宣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双手被口鼻分泌物弄脏后要立即洗手。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经空气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传染源: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母婴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免疫力低下者可以发生再次感染。

4.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为发病高峰。

5.传染期及潜伏期:皮疹前7天到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患者出现皮疹时传染力最强。潜伏期一般为14天~21天,平均18天。

6.主要症状:

早期表现低热、头痛、乏力、咳嗽、打喷嚏等症状。发热1~2天后,面、颈部首先出疹,很快蔓延到全身(一般掌心、足底不出疹),浅红色。躯干、背部较密集,一般1~4天消退,不留色素沉着。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易引起胎儿先天畸形。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发现风疹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隔离至出疹后5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2)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3)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在风疹流行季节,儿童及孕妇尽量不到人群聚集场所。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由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发病高峰。

5.传染期及潜伏期: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7天,一般为2~3天。

6.主要症状:

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7.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早期发现患者住院隔离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   

(2)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3)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教,避免大型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外出应带口罩。

(4)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横山区第二中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zl/6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