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6172005.html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又到了每年夏秋交替的时候,同时也是秋季常见传染病高发期。每到换季不用慌,疾病预防有妙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夏秋季有哪些常见高发传染病,我们又该要如何预防呢?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幼儿园儿童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患儿本身和一些隐性的感染者都是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主要症状是手脚、口腔、肛周等部位的斑丘疹、疤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如果学龄前儿童尤其婴幼儿,出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医院。
?医生会根据家长对孩子的症状描述,并观察斑丘疹和疤疹来判断手足口病。通常不需要进行更多检查。
一般情况下。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症状就能缓解。如果孩子发热,可咨询医生,看是否要采取对症治疗。
?当孩子恢复健康后,注意不要让孩子与其他手足口病患儿分享玩具或亲密接触,以防再次感染。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手足口病常见症状:
手足口病症状:
?患儿最初会感到乏力、喉咙痛,或者发热(38°C~39°C)。一两天后,口腔、手、足或臀部可能会出现斑丘疹或疤疹。有些孩子在出现疱疹前会出现皮疹,疤疹可能会破裂并结痂。1~2周左右,斑丘疹和疤疹通常会消失。还有些孩子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有些家长会从孩子身上感染手足口病,但可能自己意识不到。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疤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疤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疤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人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1周内痊愈。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可能留有后遗症。这种严重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很容易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或水疱液体而传播,例如,给感染手足口病的儿童换尿布或碰触发病部位等。手足口病往往会在社区、幼儿园、学校等孩子聚集的场所爆发。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需要3~10天,这段时间叫做潜伏期。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病孩子和隐性的感染者都是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儿的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发病前的几天里,感染者的咽部与粪便就可以检出病毒了,通常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造成疾病的传播。
哪些孩子最容易被感染?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持续时间也还不明确。目前看,各个年龄组的孩子都可以感染发病,但以幼儿园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有哪些流行特点?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在疾病的流行期间,可能发生幼儿园、托儿所集体感染,以及家庭聚集发病的现象。肠道病毒的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何时需要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家长对孩子的症状描述,并观察斑丘疹和疤疹来判断手足口病。通常不需要进行更多检查。
?轻型: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何时需要紧急就医?
?偏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频繁抽、昏迷、脑病。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患者?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孩子,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及时采取治疗: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
医生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如果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出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就要怀疑是不是手足口病了。有些病例也可能不会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的皮疹不典型,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来判断。手足口病的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问诊、体格检查,辅以少量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常规和肠道病毒(EV71)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
普通病例:
手足口医院治疗。家长可以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于疼痛和发热,可以咨询医生,是否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例如泰诺)或布洛芬。服用这些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在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缓解症状,例如喝凉白开水帮助缓解喉咙痛;不要给孩子吃辛辣或酸性的食物,例如橙汁,以免加重喉咙痛。
重症病例:
重症的手足口病患儿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恢复期治疗:
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开展功能康复治疗等。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在家采取护理措施,例如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等;也可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发热、疼痛等症状,但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并注意用药安全。
在疾病的最初一周内,儿童最有可能传播疾病,应注意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给其他人。平时应提醒家人勤洗手,注意卫生。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恢复健康后,注意不要让孩子与其他手足口病儿童分享玩具或亲密接触,以防再次感染。
家长如何预防儿童感染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居住、生活地的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如果儿童已经感染手足口病,应当避免在短时间内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这样不利于病情恢复,并可能引起疾病传播和反复感染。
幼儿园和学校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手足口病?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睡眠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桌椅、玩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引导儿童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隔离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注意事项:
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注意: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
流行性感冒
又称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音哑和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天气变化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多进行户外活动,应经常加强身体锻炼。
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肺炎
肺炎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宝宝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宝宝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他与其他孩子隔离,避免传染;室内经常通风;保护孩子不会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如有可能,让孩子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宝宝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腮腺炎
本病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它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肿痛、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
注意事项:
1、发现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柠檬汁,果汁,可乐等碳酸饮料)。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2、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流脑
全称流行性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末春初,其病情发展极快,症状为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状态。
注意事项
1、及时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
2、增强卫生意识,注意自我保健,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红眼病
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春季发病率较高。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发病。初起眼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
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要改掉乱揉眼睛的习惯。
2、避免接触结膜炎患者。
3、孩子得了红眼病后,不要用热水清洗孩子的眼睛,以免损伤他的眼角膜。
4、不要擅自给孩子滴眼药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抗生素等成分。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出疹子”。首先表现为发热、两眼发红、流泪、怕光,发病后3-4天身体逐渐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逐渐蔓延到脸部、胸部、腹部、手和脚;2-5天皮疹出完,这时症状最重;再过5天皮疹消退,症状减轻。
注意事项:
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如果孩子皮疹加重,或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出现嗜睡、精神差、拒食、面色不好等),医院复诊。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孩子感染到水痘病毒之后,会先有十天到二十天不等的潜伏期才会发病。在孩子出疹子的前一两天,会有一些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接下来会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注意事项
关于水痘病人的治疗,一般抵抗力正常的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家长要注意:
1、避免直接的阳光照射,因为阳光照射会使皮疹加剧,让宝宝不舒服。
2、鼓励宝宝独自安静玩耍,并尽量避开那些还没有出过水痘的人。
3、将指甲剪短:有助于防止抓伤,引发感染。
4、出水痘期间如果宝宝出现恶心、头痛、呕吐、高烧3天以上不退等症状,医院检查。
猩红热
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表现症状:
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注意事项:
一般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宝宝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
预防疾病,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我们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舒适、卫生、健康的活动环境!
锦阳幼教全市八家分园为您和您的宝贝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和服务!
如果您喜欢,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