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北京看湿疹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随着秋季的到来,早晚温差变大,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3-6岁儿童身体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他们年龄小,抵抗力差,情绪不稳定,在集体生活中,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等传染性疾病。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常见的传染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以保护孩子的健康。

1

手足口病

常见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感染5岁以下儿童为主,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感染后一般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5~7天自行缓解,少部分患儿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超过80%。

如何预防:

1、勤洗手,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处理儿童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后均要洗手。

2、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行清洁消毒。

4、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2

水痘

常见症状: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春秋季节。小儿传染上水痘病毒后,要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一般是先发热一天,伴有头疼、厌食、哭闹、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或咳嗽,然后有皮疹出现,大多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腋下,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是皮肤出现米粒至豆子大小的红色斑疹或丘疹,24小时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极易破裂溃烂。3~5天后,水疱渐渐干裂,先由中央萎缩,然后结痂,再经数天或2~3周,结痂完全脱落而痊愈,一般不留痕迹。

如何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从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对水痘患者触摸过的物品,应做好清洁。

5、水痘患者在水泡完全结痂5天前不返园,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人群。

6、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3

疱疹性咽峡炎

常见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5岁以下的儿童容易受到感染,主要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预后良好。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的咽颊炎。

如何预防:

洗手是关键,室内勤通风,清洁家具物品,每周对地面及桌椅台面、床围栏、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擦拭。餐饮具,使用前应消毒,玩具应每周清洗消毒,毛巾、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家长要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孩子发热,咽痛、出疹等症状,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

4

诺如病毒

常见症状: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学龄前儿童更容易被感染。诺如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寒冷季节尤为多发。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诺如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但有明显的自限性,即两三天后会自己好转。

如何预防:

1、勤洗手;

2、不喝生水;

3、不进食未煮熟煮透食物(如刺身、沙拉等),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

4、保持居室及环境的卫生,经常开窗通风;

5、尽量少接触呕吐或腹泻病例,接触时需带口罩、手套等做好防护,接触后及时洗手。

5

流行性感冒

常见症状: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尤其爱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爆发流行。它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以后发生的一种接触传播。典型症状:高烧、全身酸痛、没有力气、想睡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这种疾病在秋冬季节是高发期。

如何预防:

1、勤洗手,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2、避免与有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4、增强抵抗力有助预防流感,应注意均衡饮食、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5、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接种疫苗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症状。

在幼儿园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我们是这样做的

1、园医每天执行晨午检及全日观察,在午饭前老师会检查幼儿口腔,有异常的幼儿会及时带园医处检查。

不忘初心

2、预防性消毒很重要,对教室、功能室、公共场所等幼儿生活场所,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对玩具、教具浸泡消毒,对座椅表面、门框门把手擦拭消毒,保持教室、功能室、公共场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确保教学环境清洁卫生,严格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

3、落实幼儿缺勤追踪

班级老师每天做好幼儿出勤情况跟踪,对于缺勤并未请假的幼儿于每天9:00跟家长联系了解幼儿请假原因。对于病假幼儿做到详细询问发病时间、症状、发热度数、是否就医、诊断、医院、是否与患病人接触和每日病情进展等信息并记录。如有就医,需向家长要诊断病历,及时告知园医。

4、加强幼儿保育工作

平时注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及生活习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jx/9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