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私家车广播 前几天,湖北1岁男孩飞飞手上、脚上和屁股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水泡,随后就奄奄一息。经过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
到底手足口病是一种怎样的病?咱们仙居的宝宝们有没有患病的呢?小编为医院感染科主任朱火明了解了具体情况。详情请戳录音↓↓↓
5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朱主任告诉小编,截至4月底,医院一共接诊手足口病患者90次例。进入5月以来患者明显增多,仅11天接诊次例就达到了33例。手足口病高发期多见于春夏和夏秋交替时节,目前正处于高发期。
朱主任说,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最高,约占患者总数的80%——90%。由于手足口病的感染病毒有几十种,所以痊愈后再次患上也是正常现象。目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70%以上都属于轻症,需要服药和居家隔离,重症患者根据症状一般需要住院3-10天。
因为手足口病的发病与聚集性有关,因此这个时间段家长尤其要注意,尽量避免带孩子去太热闹的地方哦!
手足口病该如何预防?
虽然手足口病经常被提及,但许多家长还不清楚,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有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又该如何预防呢?让小编告诉你!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
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其实,这两种病是很容易区分的,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手足口病症状的表现有所不同。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1、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家长从现在开始预防
如果宝宝患上手足口病,妈妈一定不要掉以轻心,部分患儿有可能会并发心肌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妈妈们怎么做才能尽可能预防手足口病呢?预防手足口病,妈妈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预防手足口病,妈妈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部分内容综合自FM93交通之声)
还是提前预防为好!戳个提醒的大拇指,希望宝宝们别中招!
编辑:巧敏
编审:兮兮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