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1月1日起
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二孩时代
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
总会遇到各种育儿问题
例如儿童发烧
儿童发烧
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之一
却也是让父母最担心的一个症状
家长对宝宝发烧
经常会表现得手足无措
吃退烧药吧,又怕副作用太大
不吃药吧,又怕孩子体温过高
把身体烧坏
看着眼前烧得迷迷糊糊的孩子
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最后医院送
其实孩子发烧并不可怕
主要看家长的退烧方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会发烧?
发烧并不是原发病
而是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机制
孩子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
还未接触过的细菌病毒
都容易造成感染
因此发烧的频率会比成人频繁一些
发烧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
孩子的免疫系统
在和病菌接触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
发烧其实是促进孩子免疫系统
走向成熟的一个推动力
面对发烧,如何判断?
孩子发烧原因有很多
感染、炎症、代谢免疫等原因
均可引起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
发烧的原因和处理措施也不一样
三个月内的婴儿
如果是出生三个月内的婴儿发烧,只要体温高于38℃,医院。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发烧的新生儿必须收住院治疗,尤其是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
因为10%以上的发烧是严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脑膜炎、肺炎等。
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又很不完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另外,1~3个月婴儿的发烧,大部分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但也有较大比例是细菌感染所致。
孩子小不安全,家长自己鉴别是有些困难的,医院就医。
3个月以上的孩子
3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烧,在家观察的话,判断孩子精神状态很重要。
比如吃奶、吃辅食是不是有别于往常;是否嗜睡;和家长的互动情况是否正常等。
家长自己心里没医院比较保险。
自己在家处理最重要的还是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反应,觉得精神反医院。
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医院。
哪些退烧药可以用?
发烧既然是有利的
那么一旦孩子发烧
家长可以先不要急着给孩子吃药退烧
多观察,从改善孩子的舒适度入手
给退烧药的做法
其实也是解除体温过高带来的不适感
国内指南推荐对于≥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患儿,可以使用退热药。
尼尔森儿科学上的建议是体温超过39.0℃用药是合理的。
再而言之
有些病毒感染之后就是要发烧几天
比如幼儿急疹
体温可能在72小时内都会起起落落
退烧药只能短期内将体温降低一些
却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
也不能缩短疾病的过程
急或不急,总还是要烧那几天
那么哪些退烧药是儿童可以用的呢?
退烧药确切的学名叫解热镇痛药,这类药品种类繁多。
但是记住,儿童可选的只有两种,就是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单一成分的药品,记住是单一成分而不是复方!
对乙酰氨基酚俗名又叫扑热息痛。
无论是WHO,还是美国儿科学会,或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比较安全的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除了口服剂型外,还有栓剂可以选择。
版中国指南推荐
?≥2月龄儿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剂量为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h;
?≥6月龄儿童,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剂量为10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6~8h。
但由于再安全的退烧药
也可能产生副作用
所以不推荐体温38.5℃以下
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孩子用药
对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贫血、糖尿病
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孩子
发烧会加快代谢
也会增加氧气的消耗量
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加心输出量
为避免心衰,代谢不稳定等情况
可以在38.5℃之前给予用药
发烧也容易诱发癫痫发作
所以有癫痫史的孩子
也应该更早地用药
发烧的治疗目标
是要缓解症状、改善孩子的舒适度
而不是让体温正常
用退烧药之余
可以辅以物理降温方法
比如温水擦浴
但是物理降温法效果有限
如果孩子觉得不适就停止不要折腾
发烧时不要捂汗,以防体温过高中暑
不能酒精擦浴
也不要在家随便给孩子吃抗生素
让孩子多喝水或者果汁,补充水分
以防脱水
退烧药有必要交替使用吗?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
用药剂量和方法
大家自行参考药品说明书
根据儿童的体重都有推荐的剂量
千万不要自行减量或加量
?国内的指南有提到,对于超高热的孩子,可以交替使用这两种退烧药;
?新版的《尼尔森儿科学》明确建议只选用其中一种;
?加拿大儿科协会的建议也是不要交替使用;
?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说联合使用退烧效果可能更好,但反复强调要警惕由此带来的用错药、用过量的风险。
再次强调,使用退烧药的目的
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
不是单为了降温
交替使用药品剂量掌握不好
反而可能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而造成毒副作用
如果真的发生了高烧反复不退
或者超高热的情况
医院比较妥当
家长们了解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