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作为著名表演家、导演艺术家,深受大众喜爱。他演绎过许多经典角色,如《茶馆》中的“秦仲义”、《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渴望》中“王沪生”的父亲等。蓝天野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混乱。
他曾谈到一些现象:“我顺便说一句,我们现在有很多名字,比如小鲜肉、老戏骨,我感觉,这是一种不尊重的称呼,演员就是演员,他不是卖肉的,对不起,我的话有点夸张了,如果你说我,最好不要说我是大师、国宝、大师,我以前在节目里也这么说过,如果我以后不演戏了,我养两只狗,一只叫‘师父’,一只叫‘太斗’,没关系,都是开玩笑的。其实你的职业是演员,所以有区别的,不管是谁当演员都觉得这是一只很受人尊敬的狗,呼!”
蓝天野老师的话非常客观,准确地抓住了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再说说京剧界的情况。
如今的京剧界已经变得相当浮躁了。只要京剧演员稍有名气,就会被冠以“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的第一次分级中,一级演员只有不到20人,就连开创京剧新流派的著名演员奚晓波也只是一个当时的二等演员。由此可见,“国家一级演员”这个称号在当今的京剧界是有很大水分的。
此外,一些媒体经常随意称一些京剧演员为“艺术家”。就像朱世辉老师曾经在节目中称谭正彦为“小艺术家”一样。事实上,这些名称都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客观规律。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思考。首先,对于称号的不尊重,我们应该以尊重演员的职业身份为出发点。他们是专业演员,不是卖肉的。给予演员受人尊敬的头衔,并了解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所需的艺术性。对于一级演员的评价,应该进行更加严格、客观的评价,不能随意赋予“国家一级演员”这个称号。这会让观众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保障演员群体的权益。
此外,媒体在报道时必须客观准确地使用标题,不应随意使用“艺术家”的标题。因为这样的标题与事实不符,很容易给人以错误的印象。对于年轻演员来说,需要不断的努力和练习,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那么,应该如何定义演员呢?蓝天野老师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称演员为演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尊崇的称呼。因为演员通过表演来传达情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他们是艺术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责任是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魅力,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然而,对于演员来说,他们是否希望被称为别的名字呢?他们是否希望脱离“演员”的头衔,追求更高的艺术地位和声誉?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对演员的名字和评价是否真实、准确地表达了他们的艺术价值和贡献?我们能否在尊重他们的同时保护他们的权利和尊严?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