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s://m.39.net/disease/a_9222455.html近几年,很多家长都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坚持亲子阅读。孩子在小学之前,读了大量绘本故事,这些书籍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情节,深受孩子们的喜欢。然而,有一个领域的阅读,不容忽视,却很容易被家长忽略,那就是科普阅读。科普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到底有多重要?很重要,这个重要不是指“知识”,而是对孩子好奇心的保护,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激发,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爱护生命。1.科普阅读,保护好奇心,激发探索欲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当他来到这个世界,睁开双眼,度过那瞬间的恐惧啼哭之后,他开始好奇地打量世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断用他特有的方式,探索着周围的一切,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份好奇,如果没有被破坏,会一直保持着,并促使孩子不断观察、探索、求知。然而很不幸的是,太多孩子的好奇心,过早被无知的大人们破坏了。最后还被大人责怪没有求知探索的精神,孩子很冤枉啊。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小问号,这些小问号不停地冒出来。当这样的敏感期来临,家长一定要重视,不仅要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而且要趁机引导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在书籍中寻找答案。当孩子在科普书籍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获得很多以往所不知道的知识,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家长适当鼓励和引导,孩子的探索欲就被激发,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科普读物具有其他图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不仅有效传递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也因其各种精美而真实的图画,有趣的知识故事,极易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多孩子一拿到科普书籍,就会迫不及待翻阅。孩子们会仔细观察图片上的事物,不认识文字的孩子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儿。阅读科普书籍的孩子,还会相互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科普知识,更喜欢拿来考爸爸妈妈。家长适当的配合并加以鼓励,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就这样养起来了。在此,有必要提醒家长们,不要把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直接丢给孩子就完事,那有可能会让孩子的科普阅读容易止步。家长一定要经常跟着孩子一起阅读,在科普书籍的世界里一起领略世界的奇妙。家长的重视,是孩子保持兴趣的重要前提。2.科普阅读,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知识面的增长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科普阅读的重要目的。不少系列科普读物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天文、地理、历史、艺术、海洋、动物、植物、社会、人文……,并且知识体系清晰,每一本都能把繁杂的知识点加以提炼,脉络清楚,避免了知识碎片化,方便孩子对知识的进行梳理、消化吸收。阅读这类科普书籍,孩子体验获取各类知识的乐趣,建立起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为入学后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3.科普阅读,教会孩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在一切知识中,科学知识能让人受益终生,也具有永恒的价值。但最先对孩子进行的科学教育,应当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斯宾塞科普读物里,有很多关于生命的探索。比如,《生命的故事》这套科普读物,由日本9位著名摄影专家近距离实地跟踪拍摄,用电影分镜头的形式,展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魅力。所拍摄的图片真实而唯美,加以诗意的语言,艺术欣赏与学习认知完美融合,特别适合孩子们。通过这套《生命的故事》,孩子了解了我们生活的环境里,蕴藏着许许多多可爱的生命,它们出生、长大的过程,是那么神奇、不可思议,令人赞叹。孩子在翻阅的过程中,油然而生尊重和爱护之心。我家妞儿以前特别害怕虫子,连蜗牛爬过的地面留下的痕迹,她都觉得恶心、害怕。读了这套《生命的故事》,她不再害怕虫子。每次到公园、湖边玩耍,她都要去翻一翻草丛、石块,看有没有她认识的小虫子。如果找到了,她会很温柔地用小树叶碰一碰,瞪大眼睛认真观察,很兴奋地把观察到的报告给妈妈。最后,还会想办法恢复原来状态,不想破坏小虫子的家。4.科普阅读融入生活,从大自然吸取生命的能量把科普阅读融入生活,让这些知识和普世的价值观念融入孩子的生命。而大自然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科普读物。也许,我们的生活太忙碌,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目光所及的事物,作为我们的有利资源,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跟孩子走在小区里、人行道上,我们总能看到各种花草树木。引导孩子观察不同树木的叶子,分辨颜色、形状、光泽度、厚度、叶脉等等,让孩子摸一摸,感觉一下叶子。看看路边盛开的花儿,花朵的形状、花瓣的数目、花蕊等。还有那些围着花朵翩翩飞舞的蝴蝶、辛勤的小蜜蜂、可爱的小瓢虫,它们是小精灵,有巨大的魔力,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牵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当你和孩子经常充满热情去观察这些事物,孩子的心灵就能得到滋养,成年人的心灵也能得到净化。无论是花儿草儿,还是小虫儿,都是可爱的小生命,都可借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学会珍惜周围的这一切美好,爱护这些小生命。我经常带着孩子热情地观察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告诉孩子,我们可以好好观察它们,但不可以打扰它们,更不能伤害它们。花草树木是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净化空气,我们不可以摘那些花儿,不可以胡乱踩踏小草儿,也不能随意攀折那些树枝。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伤害它们,它们会很痛,很伤心,会拼命地喊着“我好痛啊,求求你不要伤害我”。小虫儿是花儿草儿的好伙伴,都是大自然的宝贝,我们更不能伤害它们。由这些可爱小生命,再引申到人类的生命,都需要相互尊重和爱护。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的事物。比如蓝天白云、飞翔的小鸟,偶尔轰鸣而过的飞机,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流,林立的高楼大厦。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凡目光所及,都是绝好的观察对象,是鲜活的科普素材。当孩子有了书本的阅读,再加上现实世界里的观察探索,好奇心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探索欲被极大激发,观察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孩子们对周围的这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父母不阻拦、不打击,甚至还能耐心引导,孩子就会保持这种好奇和探索欲,并不断去观察和学习。最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仅没有引导,还会限制孩子的这些探索和观察行为。从小熏陶,和孩子一起爱上科普阅读只要家长自己爱上科普阅读,孩子一定会爱上。在孩子两三岁时,就可以尝试一些科普读物。每天的亲子阅读,除了读故事,还可以读科普图画书。从简单的科普图画书开始,比如,揭秘海洋、揭秘动物、揭秘丛林等等,这系列书籍设计精美,每本都含有多张翻翻页,能翻出恐龙、海洋、丛林等小知识,极大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强烈的探索欲。这些科普图画书内容丰富,知识浅显易懂,画风百变,立体互动,给孩子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为孩子营造开阔的阅读视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阅读知识性更广泛的科普读物。比如DK出品的很多科普读物,都是经典,特别吸引人,属于老少咸宜的优质书籍如何给孩子选择科普读物市面上有太多科普读物,需要父母用心甄别。父母可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从熟悉的入手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世界的认知有限,一些太陌生的东西,不容易一起他的兴趣。这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书籍。比如《我们的身体》、《揭秘身体》,这些翻翻书翻页多,可以满足孩子好动的特质。翻翻书翻起来之后有立体感,比较生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增。从这些书籍入手,很容易成功开启科普书籍阅读。具有趣味性优秀的科普书籍,不仅仅准确传达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问题,调动各种原有知识,将问题融在孩子触手可及的生活中,让孩子去体验。孩子在体验中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同时又勾起更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形成良性循环。比如,DK的一本幼儿百科全书《那些重要的事》,这本书给孩子构建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知识世界,帮助孩子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进而引导孩子思考,极大满足和保持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具有权威性一般的科研工作者,想要把科学知识传递给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做到知识结构的把握。因此,想要出版一本适合孩子们读的科普读物,需要各类专家团队的通力合作。在这方面,国外不少科普大家做得非常不错,他们都是专家团队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体。在给孩子选择科普书籍时,要注意选择权威性的出版社和作者。以我十来年的亲子阅读经历来说,我特别推荐DK系列的科普读物,权威性、趣味性都兼具,分类也特别详细,制作精良。陪伴孩子阅读,用有趣生动的科普书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对科普读物的阅读,想要孩子持续的热爱,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回应,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热爱科学、热爱世界的种子,用心浇灌,静待成长。作者:端音妈妈,追求心灵自由的女子,人本主义心理学新流派传播者,英国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认证管理师,俩娃儿妈,亲子阅读推广者。热爱生活,喜欢折腾。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收获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