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历史悠久,市内除了有多年的古城保存完好,周边也保留有众多文物古迹。石狮岩是漳州城区南面约5公里处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文化蕴含深厚、历史悠久的名胜,石狮岩也称石狮山,远望如一头蹲伏的石狮,因为地处漳州城南,所以古称南岩。石狮岩之名不仅因为它的山形似石狮,还因为山上这尊千年的石狮子。这座千年的石狮雕像,是镇山镇寺之宝,寺因之而立。石狮张口大吼,它身披障泥,上雕精美花纹饰,前胸佩有束带,四足雄浑粗壮,更显勇猛有力,兼有马的形态,它又酷似麒麟,这只祥瑞是一只唯我独尊有别于其他的狮子。相传石狮本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石狮会出米,每天的出米量刚好山上寺僧和香客够吃,但有一个小沙弥性急,挖大出米口,想让它多出点米,结果石狮不出米了,这个故事让人反省深思。石狮边上,有铜光闪闪的铜桥、铜殿,是由当代国之巨匠朱炳仁大师打造,文殊菩萨铜殿,同心智慧铜桥,世上第一座铜铸心经照壁,善财五十三参铜栏杆,北京故宫铜缸,铜五方文殊像,大铜香炉组合成的七首岩铜文化广场,精雕细琢,美轮美奂,充满故事传奇,布局更是别具匠心,金木水火土五行齐聚,生生不息。据说文殊菩萨铜殿在二零一五年的三月二十七日奠基时,佛光普照,几千人沐浴在其中,彩虹一个多小时在天空照耀,现瑞相吉兆,北五台南七首文殊道场格局奠定,这也是福建第一座铜殿。有幸在来到这里的时候也拍下了一组祥云普照的照片。沿着石阶往上,便来到石狮岩的大雄宝殿,这个殿堂应该是保留了原本的样子,前一段的台风把边上一株大树刮倒,砸到了庙宇的右侧,现在正在进行重修工作。大雄宝殿的左侧有一株“和合树”,它是明代高僧容朴实禅师所种,有六百多年树龄,树名秋枫,又名重阳树,相传在文殊菩萨的道场,都会出现一颗这样的和合树。一颗分两枝,树干连理,枝繁叶茂,象征着二圣寒山与拾得,爱人如牛郎与织女,挚友李白和汪伦,手足梵高和提奥,师生王维与裴迪,母子孟母和孟子等等的人际关爱与天伦,是大爱者与被爱者在互相学习但丁的“爱一定要爱回去”。寺庙内的钟楼鼓楼很常见,但在石狮岩,却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鼓楼,它是史上第一座用不锈钢锻造的鼓楼《善古》,包含大圆镜智,过去心现在心以及未来心,三心均不可得的《金刚经》思想境界。正面造型为倒U字,形若马掌铁蹄,又似一个石鼓文“宫”,整体像一座大馒头,《善吉》也表示我们每一击鼓,就生起善念,千万次的击鼓,响起无量的利他利己之心,而这一声声的善念之美,令善神携福报即当随之,众生皆得加持和庇佑。《善吉》是陈瑞献大师与照光法师在对谈时,瞬间涌现的灵感之作,他以最具当代科技记忆的不锈钢新材质,将华严世界的森罗万象,影现于一座明镜万花筒的无穷尽翻映之中,一颗圆光非关内外。善吉所在的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观景平台,可以远眺整个漳州市区美景,在蓝天白云下格外美。《善吉》对面,正是《乞吉》铜钟,一双妹妹雕塑,乞善双吉。钟名由陈瑞献大师和照光住持命名,“乞“与“七”谐音,比丘称为“乞士”,“乞”字显得特别的谦卑和身段的柔软,我们敲响乞吉钟声,祈愿增长智慧,熄灭烦恼,身体健康,还有对幸福的向往与信心。陈瑞献大师是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寺内有多组它的创意作品,将禅意与现代结合,打造了悠然自得的意境。远求园的大片草地,以及那些经历了岁月洗礼的石狮子散落在其间,颇有意境,品味这难得的清静安然。寒山道上的金蟾蜍,乃漳州收藏家李青根的馆藏之宝,重斤的黄蜡石,上面卧着三脚金蟾,颇为神似,在这清幽之地与金光闪闪的文殊殿交相辉映。闲看蓝天白云的静美,倾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在漳州石狮岩,金光灿灿的铜殿铜桥之下,千年石狮边上,感悟那一山一水间的悠悠禅意。旅游攻略信息:漳州石狮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