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汉被误诊为牙疼白白丢了牙,杨忠旭教

有一种痛叫痛不欲生,痛起来像针刺、像刀割、像电击……一旦被这种病缠上,就是年轻壮汉也扛不住,这就是俗称“天下一痛”的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这种疼痛若形象一点来形容,如同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似的,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称:共识)指出,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人群患病率为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28~89岁,70%~80%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高峰年龄在48~59岁。但是,世界卫生组织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也增加了医疗支出。

▲三叉神经痛疼痛领域示意图

三叉神经痛被误诊为牙疼、偏头痛

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杨忠旭教授提醒,由于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三叉神经痛常常以牙痛、偏头痛等几种“假面目”出现。由于三叉神经也支配牙齿功能,所以痛起来时跟正常人的智齿痛很像,特别容易和牙痛混淆,但其实二者还是能区分的。三叉神经痛多呈电击、刀割、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多有“扳机点”,一碰就发作。

扳机,就是控制枪械工作的一个开关,当扣动扳机的时候,子弹就射出去了,这个装置就叫扳机。三叉神经痛患者也是这样,在三叉神经受侵犯的分布区域内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区域。微风、吃饭、漱口、洗脸不小心触及这个敏感的区域都可能诱发剧烈的三叉神经痛,这个点就叫扳机点。扳机点多发生在上下唇部、胡须处、上下齿龈、鼻翼、鼻唇沟、颊部、眉毛等处。

而牙痛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牙痛通过X光或CT检查,即可明确。卡马西平等治疗神经痛的药物,对牙痛无效,对三叉神经痛有效。

偏头痛也表现为剧烈疼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时发作,每次发作前都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且常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注意三叉神经痛与牙疼、偏头痛等区别

为何会患三叉神经痛

杨忠旭教授介绍,三叉神经痛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常为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以及三叉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杨忠旭教授指出,由于疼痛剧烈、发作无常,以致三叉神经痛患者整日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就连说话也十分小心,惟恐触发到“疼痛开关”引起发作,长此以往,会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其产生轻生念头。

“三叉神经痛”如何治疗

共识指出,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共识指出,微血管减压术的远期预后优于其他外科方法。从适应证方面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Meckel囊球囊压迫术和立体定向伽马刀放射治疗更适用于高龄和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而微血管减压术无明确的年龄限制,更适用于较年轻的患者。

微血管减压术是现代神经外科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仅通过患者耳后发际内4-5cm的切口,于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走行区,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七旬老汉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微血管减压术后露笑脸

今年76岁的张老汉在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额颞、鼻翼、上磨牙跳痛,疼痛剧烈,频率约为间隔1分钟疼痛一次,医院,诊断为“牙痛”,给予相关剧痛部位“拔牙”治疗,可是不久,拔了牙的部位依然疼痛难忍。之后,再去复诊,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疼痛明显改善。但半年后疼痛加剧,加大药量,疼痛也无明显缓解。后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他接受了“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疼痛明显缓解。效果持续约两年多,症状复发,再次口服药物治疗,但是多次更换药物均无法有效控制疼痛,并且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自此,张老汉每天痛不欲生,想好好睡个觉也成奢望。最近,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张老汉想再次寻求手术治疗,医院被婉拒,缘由是因患者高龄、手术风险太大。最后,经好友推荐,张老汉慕名到医院寻求治疗。

▲双侧三叉神经与周围小血管关系密切(左侧接触显著)

在办理入院手续后,杨忠旭教授详细了解了张老汉的病史资料,并为其申请了三叉神经MRTA平扫+增强等相关检查。结合影像资料,杨忠旭教授指出患者双侧三叉神经与周围小血管关系密切(左侧接触显著),手术指征明显,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

杨忠旭教授表示,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传统方法首选口服药物卡马西平,但长期服用,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而且药物对某些病人并没有作用。杨忠旭教授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方法。

9月9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杨忠旭教授在医护团队协助下为张老汉实施了“微血管减压术”。

▲杨忠旭教授行微血管减压手术

手术经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可见,在三叉神经干前方见小脑上动脉,横行走行压迫三叉神经干起始处。术区有许多微小血管,一旦损伤,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在蔡司显微镜(双荧光)下,杨忠旭教授抽丝剥茧般细致地梳理,在完整保留每一条微细血管前提下,依次分离各段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松解黏连蛛网膜,轻轻分离三叉神经于小脑上动脉,检查三叉神经背侧无明显血管与之接触,取Tefflon涤纶片沿三叉神经前缘垫入神经血管之间,外侧放置速即纱,固定涤纶片,成功将责任血管进行隔离,手术全程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最终顺利完成。

手术一周后,张老汉恢复得不错,与老伴有说有笑,再过几天就能出院了,想到以后的健康生活,张老汉原本紧绷的脸终于舒展开来,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专病专治,医院开设三叉神经痛专病门诊

让广大患者更有针对性地看病、治病,避免误诊、误治,医院整合资源特开设三叉神经痛专病门诊。该专病门诊汇聚了一大批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在三叉神经痛的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医院采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诊疗模式,突破学科界限进行综合会诊与治疗。专注于三叉神经痛精准检测、专业诊断、分型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让更多三叉神经痛患者再次绽放灿烂微笑,享受美好生活。

杨忠旭教授提醒,刺激性食物、气候变化、缺乏营养、精神刺激等都可诱发三叉神经痛,特别是气温的变化可以刺激肌肉、血管收缩,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

秋冬交替,天气转凉,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注意头面部的保暖,勿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疲劳熬夜。饮食要清淡、有营养,不吃刺激类食物,忌烟酒。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若出现阵发性牙痛或面部及眼周闪电样疼痛时,要与单纯牙痛相区别,当心是否患了“三叉神经痛”。

专家介绍

杨忠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

●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王忠诚医学奖”获得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癫痫项目负责人

●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

●中国抗癫痫协会和天津市抗癫痫协会理事

●年《中国外科年鉴》收录“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癫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专业擅长:擅长小儿癫痫、难治性癫痫、脑瘫、面肌抽搐、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帕金森等功能神经疾病,在癫痫手术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国内较早和长期从事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数量较多和效果较好的专家之一。在癫痫领域取得了五个一学术成就,参与创建了中国规范化的癫痫外科专业,是中国规范化癫痫外科的创始人之一,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数千余例。你可能还想看

■29岁女子饱受癫痫折磨14年,竟源于童年时的一场脑膜炎

告诉别人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cr/9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