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三幼苗苗七彩营家园篇手足口疱疹

每年春季,医院都会陆续爆出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患儿求诊数快速增长。面对来势汹汹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只有透彻的了解此类传染疾病的预防、护理、治疗误区等相关知识,才能帮助孩子有效的抵御传染疾病的侵害。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到底什么来头?两种病毒同时肆虐家长要怎么应对?生活中如何预防?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

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最早于年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述,其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均有报道。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无任何一种抗病毒药被证实对手足口病病毒有效。

什么是疱症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主要侵犯1-7岁的一个小孩,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多见。

如何区分

手足口和疱症性咽颊炎?

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比如CA16,既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也可以引起疱疹性咽颊炎。

所不同的是症状不同,手足口病除了嘴巴、掌心、脚板心和肛门周围也会出现透明的小水泡,而疱疹性咽颊炎只是在口腔上颚、颚弓和扁桃体两侧长水泡,且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比手足口轻。

另一区别是,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甚至会导致死亡。而疱疹性咽峡炎虽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即不会出现重症。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

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如何判断孩子得了

手足口和疱症性咽颊炎?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症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1.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2.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3.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手足口和疱症性咽颊炎

如何护理?

(一)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2.多通风。

3.家长也需警惕。

(二)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2.注意观察呼吸。

3.定期监测体温。

(三)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3.注意勤洗手。

手足口病与疱症性咽颊炎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苗苗七彩营

编辑|徐晓清

审核|高灵珠

总审核|王春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zz/9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