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
1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高发时间:3-7月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防控要点:学校、幼儿园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应及早离岗离园居家休息治疗。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及早接种流感疫苗。
2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可通过食物、水和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是近年来引起学校、幼儿园感染性胃肠炎群体暴发的主要原因。暴发传染途径主要是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以及人-人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高发时间:3-4月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防控要点:落实幼儿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加强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以及厨工等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报告,同时做好患者隔离,科学规范处理患者呕吐物,加强环境和物品清洁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
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高发时间:4-6月
易感染人群: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落实环境(含公共场室、校车等)及物品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聚集性疫情要及早发现和报告,并按要求规范实施停课、物品消毒等防控措施。
4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高发时间:5月
易感人群:小学和托幼机构
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消毒。加强健康宣教。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
5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高发时间:5-6月
易感人群:小学
学校防控要点:做好入学入托预防接种查验证工作,督促含腮腺炎成份疫苗的查验和补种。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及时发现和严格隔离病人。
6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预计早期本地病例发生时间:5-6月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防控要点:落实校内(园内)防蚊灭蚊和清理伊蚊孳生地工作;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报告、及早隔离,协助做好相关疫情处置工作。
预防要点
1.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3.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5.均衡饮食,充足睡眠休息,加强锻炼,注意防寒保暖,增强体质。
6.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7.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8.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9.出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
10.必要时配合当地卫生部门采取疫苗接种(如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到当地疾控中心或预防
柏强幼儿园
用心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
报名电话及地址
第一分园:和平宏楼张园长
第二分园:绿波西苑唐园长第三分园:吉成家园姜园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