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感染艾滋病毒病原来是可以

今天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曾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绝症

一旦感染必死无疑

因此,绝大多数人都会“谈艾色变”

其实当你真正了解之后

就会发现,艾滋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一起和小科了解一下艾滋病吧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年至年期间,艾滋病的新发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1-7月新发例数例,死亡数例。

(数据来源:中国CDC,华经产业研究院)

(数据来源:中国CDC,华经产业研究院)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万。

截至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

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数据来源:中国CDC)

(数据来源:中国CDC)

(我国HIV疫情的地理分布数据来源:中国CDC)

从性别来看,在中国每年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中,男性数量约为女性的三倍。

从年龄来看,年有近位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年龄在15岁以下。

从传播途径来看,中国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输血传播已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母婴传播率处在历史最低水平。

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占比超95%。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艾滋病毒(HIV)的破坏后,引发出的各种病症现象。

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肿瘤等而死亡。

到了艾滋病晚期,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瓦解,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对人体造成破坏。

如果不幸感染艾滋病毒,会经历三个阶段:

急性期:最初的几周,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出现淋巴肿大、发热、头痛、皮疹或咽痛。

无症状期:急性期的症状消失后,艾滋病毒会潜藏在人体内2~20年不等(平均8~9年),这期间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

艾滋病期:出现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发热、腹泻和咳嗽等症状。如果不治疗,也可能会发生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严重细菌感染和癌症等严重疾病。

所以,并不是感染艾滋病毒后就会直接发展成艾滋病。

在感染艾滋病毒后的一段时间(最多有三个月),是无法检测到是否感染了病毒的,被称为窗口期。如果在窗口期检验HIV为阴性,窗口期结束后还需要再去复查。

另外,处于窗口期的人虽然无法检测到病毒,但依旧可以传播艾滋病毒。

是不是有些人,特别容易被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所有人普遍易感染。

所以,不存在易感人群的说法,但每个人的感染风险是不一样的风险的高低取决于生活方式。

根据接触到艾滋病毒的机会来说,性行为比较乱的人是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险人群。

如何预防艾滋病?

想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我们首先要了解艾滋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性传播: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直肠、阴道、尿道、口腔伤口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毒。

血液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都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婴儿。

我国目前主要的艾滋病毒传播途径是性传播,且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各大高校更是成为了重灾区。这其中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性教育的缺失。

实际上,如果在发生性行为时采取安全措施——戴安全套,可以减少85%以上的感染几率。

因此,采取安全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进行安全的性行为之外,不去非正规的场所纹眉、纹身、打耳洞、不共用刮胡刀、牙刷等,这些可能会造成血液感染的生活用品和不共用注射针头...都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而亲吻、拥抱、握手、一起吃饭或者被蚊子叮都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怀疑感染HIV有补救方法吗?

如果和疑似感染了艾滋病毒的人发生了性接触、血液接触,还有最后的补救措施——服用暴露后阻断药物(PEP)。

阻断药物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几率,如果进行了危险行为,最好是在24小时以内采取措施,超过3天(也就是72小时)就没有作用了。

这和病毒进入身体的感染过程有关。病毒虽然进入人体,但只要病毒不感染细胞,不把病毒的遗传基因嵌入到人体白细胞的遗传基因里,那么感染就不成功,也就不会致病。

但是一定要知道,吃阻断药只是补救措施,而不是%避免感染艾滋病毒的方法。

如何治疗艾滋病?

由于艾滋病病毒很狡猾,艾滋病病毒每完成一个复制周期,就会有3%到5%的氨基酸结构发生变化,相当于制造出了新病毒。

当这些变异的病毒再感染细胞时,身体才会产生新的抗体。

因此,这就导致研制艾滋病疫苗特别困难。

目前,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正积极试验争取早日研发出能投放市场的疫苗。

虽然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医疗手段能把艾滋病治好。

但是只要坚持治疗,却可以最大限度和持久地降低病毒数量,让患者重新获得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譬如,现代医疗手段中的鸡尾酒疗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延缓病程进展。

当然,前提是尽早、规范治疗。

不同阶段的艾滋病患者,治疗方案会根据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程度、症状轻重、受侵犯的器官组织等个人的情况来具体制定,常包括一般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目前我国多采取“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由国家疾控中心为患者免费提供药物。

未知会让人们对艾滋病充满恐惧

由此又可能对患者产生偏见

希望大家能更多了解知识

多一点理性,多一份关爱

○End●

互丨动丨福丨利

本文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小科将在12月2号14:00

在留言点赞榜一的幸运粉丝(需至少超过6人点赞)

送出红包一份

感谢陕西科普各位粉丝一直以来的支持

陕西科普特为粉丝们打造了

陕西科普粉丝交流群

更多科普知识、科普活动信息

尽在其中

还有科普菌、小科一言不合就

发红包

你还在等什么~

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zl/9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