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科学预防是关键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及早期症状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01
群密切接触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02
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03
饮食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家园合作,共防手足口病
1、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游戏过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
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及时诊治: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医院确诊并务必及时告知班级老师。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不要接触其他儿童,以减少交叉感染;
5、提高免疫:
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