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可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儿童脑膜炎、脑膜脑炎、胰腺炎,青春期后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等。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2周时间内,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此时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唾液的吸入、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有触痛。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患者受感染后,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腮腺炎并发脑炎的神经症状常在腮腺炎高峰时出现。
15%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引致有症状的脑膜炎,患者表现为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
青春期后的男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青春期后女性患者5%可并发卵巢炎。
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天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和中上腹部疼痛和压痛。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发生率低于10%。
治疗原则
患病后及时就医,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食物。注意口腔清洁,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多饮水。治疗原则: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抗病毒、肾上腺皮质激素、颅内高压处理、预防睾丸炎等治疗。如何预防?
1.注射疫苗
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麻风腮疫苗)是预防流腮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不适宜人群: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对鸡蛋过敏者不宜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早就医
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3.居家隔离
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5天,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
4、少去密集人群场所
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应重视通风及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5.良好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被患者污染的饮、食餐具需煮沸消毒。
6、做好室内通风
做好室内通风工作,每天保证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空气的流通,才能保证空气的新鲜,避免病毒滋生。
编辑
廖霜芬
日期
年7月5日
更多故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