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K春末夏初季疾病预防知识手册

春末夏初换季之时

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期

由于空气干燥、天气多变等原因

特别容易引起幼儿出现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六种传染疾病

★1、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病程7天,临床以发热、咽痛、咽颊部黏膜小疱疹为主要表现。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表现是中低等发热,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该病多数起病较急,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该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儿常有骤起高热、头痛、颈项痛、呕吐等症状。流脑多发生于6岁以下儿童,大多数的患儿在起病的数小时内可在皮肤及其黏膜上出现瘀点、瘀斑,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5、荨麻疹(风疹)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花粉、灰尘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一般的荨麻疹都是由过敏引起的,因此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6、手足口病

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并发烧,手掌、脚掌、臀部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幼儿园如何预防

保健医开展教师培训,普及传染性疾病常识

提高预防意识,加强卫生工作管理。

02

保健医做好一度晨检,

班级老师加强二度晨检、做好午检、晚检,

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

观察每一名幼儿的情绪和状况,发现有疑似的幼儿,

立即通知医院就医。

患病期间,幼儿应在家隔离休息,

疱疹性咽颊炎隔离7天

手足口隔离14天

医院和疾控中心开具返园证明方可返园。

晨检具有维护健康、保障安全的双重意义

对班级物品及大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开窗通风,更换空气

班级老师对物品进行消毒清洗、暴晒

加强养成教育的引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督促幼儿使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05

加强日常精细化护理、每日根据幼儿晨检卡的情况给予特殊化的护理,

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幼儿的食疗水,督促幼儿多饮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mx/8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