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病史:患者男性,50岁,主因发热、四肢抽摘、精神行为异常2天入院,患者2天前出现发热不适,最高体温达38.9℃,伴头痛,外院予头孢曲松输液治疗,体温较前下降;当天夜间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持续3-5分钟缓解;当晚共发作3次;第二天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在浴室内睡觉,将牙膏涂抹到指甲上刷牙,并出现记忆力下降。为求进一步诊疗来院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殊。
查体:神清、语利,反应慢,查体欠配合,粗测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减退;颅神经:无明显异常;运动: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Chaddock征、Babinski征(±),共济及感觉查体不配合,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常规检查:ESR49mm/h;hsCRP16.46mg/L;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大致正常;脑脊液压力mmH2O;常规:白细胞66×10^6个/L,单个核62×10^6个/L;生化:Pro0.71g/L,Clmmol/L,Glu2.9mmol/L。头颅CT及MRI影响如下:
诊断-定位诊断
诊断-定性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诊断-追问病史
患者妻子来院,详细追问病史:
患者-04起逐渐出现性格改变和轻度认知障碍;
①性格变得比以前温和,不愿出门,不愿与家人朋友交流,生活可自理。
②时常忘记交通路线、乱放家中物品,偶有开车时磕碰路沿。本次发病后明显加重。
进一步追问病史:妻子诉其治游史(+)。
诊断-再分析
进一步检查结果回报
血清:TP-Ab(+),TPPA(+),RPR1:(+)
脑脊液:TPPA(+),RPR1:64(+)
脑脊液病毒PCR:阴性;
血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谱:阴性
最终诊断:神经梅毒
皮肤科会诊:予以头孢曲松2gqdiv(青霉素过敏)
讨论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梅毒螺旋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慢性临床综合征,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多变,主要与受累的责任病灶相关。既往研究认为神经梅毒为梅毒晚期的表现,而现研究表明神经梅毒可在初次感染后的任何时间出现。近年来神经梅毒发病率逐渐增加,不典型表现增多,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漏诊及误诊率高。目前尚无神经梅毒诊断的统一标准。现就与神经梅毒诊断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神经梅毒依据病理改变可分为间质型神经梅毒和实质型神经梅毒。在临床工作中,典型的神经梅毒主要分为以下5类: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血管型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其他表现如梅毒性树胶肿、Erb氏梅毒性痉挛截瘫等少见。眼梅毒及耳梅毒同时也包括在神经梅毒范围内。早期神经梅毒包括梅毒性脑膜炎和血管型梅毒,晚期神经梅毒包括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早晚期神经梅毒并无明确时间划分点,不同神经梅毒分型为疾病不同时间段的表现,常有部分重叠。
①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体征,但存在脑脊液异常改变。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在感染后12~18个月脑脊液异常率达高峰,若脑脊液异常持续5年以上者其发展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的概率高达87%。
②梅毒性脑膜炎潜伏期多为2个月至2年。急性梅毒性脑膜炎多于二期梅毒疹时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慢性及亚急性者主要累及颅底脑膜,可出现第Ⅱ、Ⅲ、Ⅳ、Ⅴ、Ⅵ、Ⅷ对脑神经损害,尤以第Ⅷ对脑神经常见。
③血管型梅毒潜伏期多为5~12年。脑血管型梅毒发病前数周或数个月可出现前驱症状如人格改变、情绪不稳、头晕、失眠、癫痫发作等,多为缺血性卒中,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表现。脊髓血管型梅毒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病变,出现神经根痛、运动及感觉障碍、尿便障碍,需同脊髓痨相鉴别。
④脊髓痨潜伏期多为15~25年。脊髓痨主要累及脊髓后根、后索,但也可累及脊膜、脑膜、脑神经、前角细胞、前根、自主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可出现闪电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内脏危象等,典型的三联征包括闪电样痛、感觉障碍、尿潴留。查体可出现阿罗瞳孔(特征性病变)、腱反射减弱、Romberg征阳性、深感觉减退、Charcot关节等,前三者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体征。
⑤麻痹性痴呆潜伏期为10~15年。麻痹性痴呆主要表现为精神智能减退,如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性格改变等,同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面唇-舌-手指震颤等。麻痹性痴呆中一型为Lissaner型,其特点以癫痫或卒中样发病,继发偏瘫或失语。
在抗生素未使用前,约1/3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实质型神经梅毒(特别是脊髓痨)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随着青霉素的使用,神经梅毒的临床类型发生改变,以其早期形式如脑膜炎、血管型梅毒为主;但也有文献报道以麻痹性痴呆为主要表现形式,部分患者以实质损害起病。在临床表现方面,梅毒的特征性表现如阿罗瞳孔、Charcot关节、闪电痛逐渐少见,而癫痫发作、慢性头痛、周围神经麻痹、听力障碍、孤立性眼萎缩、轻度眼睑下垂等表现变得多见。尽管目前关于神经梅毒主要类型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但普遍认为实质型神经梅毒所占比例较以前明显减少,混合型或不典型更为多见。
神经梅毒尚无诊断金标准,其诊断依赖于对血清学试验、脑脊液试验、神经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存在较大差异。
年中国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及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梅毒诊疗指南中神经梅毒的脑脊液结果需符合以下两条:(1)白细胞计数≥10×10^6/L,蛋白量mg/L,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异常(为年指南的疑似神经梅毒诊断标准);(2)VDRL/RPR/TRUST或FTA-ABS/TPPA/TPHA阳性。我国指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