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537017.html7月20日,《封神第一部之朝歌风云》正式上映。这部电影,是导演乌尔善《封神》系列的第一部,后续还有第二三部——颇有对标“魔戒”三部曲的雄心。成片如何呢?简而言之,我们将其定义为“中国魔幻史诗大片的里程碑”。是的,值得看。但我们担心没那么多人去看,票房或遭滑铁卢,那么,第二三部的压力就会非常之大。甚至,都可能无法推出。|“封神”故事难拍“封神榜”的故事,放到20年前的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的地步。现在不好说了,如果有95后00后闻所未闻可能都不算奇怪。因而,乌尔善要解决的是:面对高年龄段人群,怎么让他们打破固有认知,破除过往“封神”影视剧的束缚,喜欢上这部新的改编;而对于年轻观众,对背景不熟知的情况下,又怎么让他们能够没有障碍地进入故事。所以,从受众视角,要拍出一部都会叫好的电影作品极其之难。事实上,这也是封神故事在港台三地除了有几部电视剧外,很少翻拍为电影的缘故。过往,听到神话名著改编的电影,就瑟瑟发抖,恨不得绕道走。就拿改编最多的《西游记》电影(剧类除外)来说——除了周星驰的几部“西游”系列,其他导演无一例外翻车。甚而,星爷监制、徐克执导的《西游伏妖篇》也是口碑惨淡。前几年香港导演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从“大闹天宫”到“女儿国”,没有一部及格过,纯纯的圈钱之作。好在,年涌现过一部《大圣归来》的动画电影得以挽尊。更早则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动画片(由动画大师万籁鸣执导),在被3D重制后,也是口碑不俗。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片承托着改编名著的底线。与《西游记》一样,《封神》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IP,两部虽然都是神魔小说,却又有所不同,相比前者,《封神》其实更为黑暗。除此之外,“封神”故事也不像“西游”那样人物都是一个个粉墨登场,鱼贯而来,特别是师徒四人西行之后,几乎算是单元故事。而“封神”则群像戏份居多,没有绝对的主角,换句话说,就是“太散”。另一个,从知名度而言,“封神”也欠缺国民性。过往,封神故事几乎从未拍成过电影——近些年(包括今年)有几部跟风的网络大电影除外,仅有两部电视剧颇为风行。一部是年内地推出的《封神榜》,由傅艺伟饰演妲己,去年过世的蓝天野饰演姜子牙,让70、80后年龄段观众印象深刻。另一部则是年TVB制作的同名剧集,由温碧霞演绎妲己,也被很多人喜爱。由于太过深入人心,蓝天野塑造的姜子牙仙风道骨,以及傅艺伟温碧霞饰演的妲己各有特色,不免就成为后续制作对标的角色。乌尔善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在此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他说要“打破先入为主的偏见”。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困难重重。|成片氛围营造不错作为魔幻大片,特效自然是一大看点。开篇前半小时,殷寿伐苏一节,没得挑,整体一气呵成。但到了元始天尊等神仙们出场,就尴尬了,几位天尊轮流给一个镜头,飘在空中,周遭仿佛虚空之境,但画质相当拙劣,都能看到人像的抠图边缘,好像是初学视频剪辑的实习生所P的一样。这段观影时如坐针毡,其实,不如拍实景,在山中竹林深处,烟雾氤氲,几位天尊席地而坐,讨论天下苍生。很难理解为啥这样处理,特别是承接开场一节,对比明显,合理猜测是预算吃紧的缘故。好在,很短。后面转为实景,就瞬间好了很多。但老实说,《封神第一部》特效用得很少,唯开头和结尾大战两段,其他部分,文戏反而更多。所以,相对于剧情,特效部分,很难看出有多精彩(更难说震撼)。不过,除了元始天尊他们轮流出场那段很煞风景,其他算是无功无过。第二三部,将是特效重头戏。如果冲着特效去看第一部,必然失望。不过,《封神第一部》最大的优点在于,成片节奏把控不错,氛围营造的很好,从第一场到最后,都能抓到观众。从剧情角度,尽管不到极其顺滑的程度,起码也是流畅的。确如乌尔善所说,《封神第一部》是颠覆大众认知的。其中所呈现的故事,没有严格按照《封神演义》原著细节。比如,妲己被狐妖附身的原因,原著是纣王殷寿对女娲像不敬,才派狐妖迷惑他,算是一种“神之复仇”;改编后,则是殷寿之血打开了狐妖封印,附身死亡的妲己身体,乃是“妖之报恩”。老实说,前者的狐妖从功能上完全欠缺自主性,沦为工具人了,成为不折不扣祸国殃民助纣为虐的“狐狸精”,用现代思维来看,是相当不尊重女性的角色塑造。而改编后的“报恩说”,相对更具有合理性,因为她知道自己被解封是由于这个男人,帮他做事儿也算合情合理。否则,以如今观众视角,很难解释原著里为什么狐妖要帮纣王搞东搞西,“弄死他”不是更能解女娲被轻薄之恨?再一个细节,是“姬昌食子”。原著里,善于算卦的姬昌,算到了自己吃的肉饼是儿子伯邑考被杀所做,强忍悲痛吃下,因而纣王视其为名节有亏,遂被放回西岐,途中,吐出兔子,意为“吐子”,为伯邑考魂魄幻化而成。事实上,这个桥段,极其暗黑,甚而反人性。乌尔善做的处理是,姬昌不知肉饼为何物,听闻纣王说是大儿子之肉所做,方才撕心裂肺。为什么没算到?前面,其实做了一个伏笔,姬昌刚到朝歌回答纣王闻讯“有没有算到自己咋死的”时说:算卦者可以算天算地,算他人生死,唯独算不了自己。(大意)因而,姬昌事前不知肉饼何物,才会坦然吃下,闻听是儿子肉,大爆发。情绪上,有递进,也得益于李雪健的演绎,使得姬昌这个人物故事整体看下来,更为合理。当然,其他“先入为主”的观众未必认为OK——这也是改编名著的最大风险所在,即便改的更合理,也会不入原著党法眼。|角色塑造有突破角色塑造上,最大的突破就是黄渤饰演姜子牙。说是突破,其实也是冒险,因为黄渤的喜剧人本色,很难让观众不出戏。对此,乌尔善曾在专访里提及,由于姜子牙成道前是小商贩,所以应该是一个世故圆滑或许带点幽默之人,年纪很大都娶不上媳妇,那长相上自然也不会出众。整体看下来,还不错,至少从个人观影角度而言,没有被黄渤的搞笑底色带跑偏。李雪健老师不用多说了,镇片之宝。由于曾患鼻咽癌,导致嗓音嘶哑,但莫名适合姬昌这个悲剧性人物。满分!至于一众年轻演员,比如饰演姬发的于适,饰演殷郊的陈牧驰,饰演杨戬的此沙,全部都是生面孔,没有一个出名的,有网友说选他们为了“流量”,这就是笑话了,不是帅小伙就是流量好吧?从与影片的适配角度,我们觉得,这些年轻人的表现力OK。特别是开场攻打苏护一段,那些生面孔个个都显得鲜活。特别是新人演员娜然饰演的妲己,出乎意料地好。娜然生于俄罗斯,精通汉语,这是她第一部戏。为什么选她?不知道是选她担当此角之前还是之后,娜然签约到了一家公司,名为碧游传媒,法人和实控人是乌尔汗——她是导演乌尔善的妹妹。当然,举贤不避亲,选择旗下演员,是很多影视剧出品方的第一考虑。从成片看,乌尔善选对了。纵然与傅艺伟的美丽优雅、温碧霞的妖艳亮眼不同,娜然演绎出了这只狐妖的“野性”。尽管抱着对比的心态去看,尽管也有上映前夕流出的超雷剧照导致偏见……还是能很快融入她的表演。这就意味着,娜然有自己的风格。已属难得。但美中不足的是,作为有名的“红颜祸水”,妲己这个角色的内在其实很深,娜然并没有太多着墨于内心,不过,要客观地说,傅艺伟温碧霞同样都是止步于形象。作为本片当仁不让的第一主角纣王殷寿,饰演者是费翔,消息流出时,其实是让人大跌眼镜的。费翔主要是以首登春晚的台湾歌手身份为人所知。他和乌尔善的缘分始自年的《画皮2》,客串演出大巫师的角色,年又客串《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余影视作品寥寥无几。为什么选他演纣王?乌尔善解释,团队参考了《荀子·非相篇》里的描述:“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在采访中,他反问:“高大、壮硕、漂亮,你不觉得像费翔老师吗?”费翔作为比较著名的混血艺人,高大漂亮自然是确凿无疑的,但,很难解释为啥纣王也是混血?事实上,商朝的都城朝歌,位于现在河南鹤壁市市区南部淇河边……不应该找个河南籍演员?带着诸多疑问和审判思维,打算狠狠嘲讽一番“不务正业”的费翔,然而……看进去了,几乎没有出戏——除了台湾腔偶有不适,以及在浴池里费翔露出的大大胸肌让人一惊之外。其余时间,他成功地诠释了这个人物。|票房可能不乐观目前而言,《封神第一部》票房不乐观。点映一周后,加上7月20日首映第一天,仅获多万。要知道,《八角笼中》电影仅仅是点映都超过3亿,而《消失的她》上映首日更是夺得1.6亿!猫眼预测《封神第一部》累计总票房有14.2亿,看起来,还是乐观了。但即使到了这个数字,对于三部曲总成本高企的《封神》而言,也是严重亏损。《封神》三部曲到底多少成本?年4月21日,第一出品方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转让《封神》系列三部电影各25%份额,转让价格均为2亿元,累计金额6亿元。以此计算,两年前的实际成本为合计24亿,平均每部8亿,如果要拿回成本甚至盈利,必须单片达到24亿以上(大约三分之一为片方实际收入)。幕后的北京文化,其实早就一地鸡毛,高管互撕,昔日操盘人宋歌退场,最近更是进入“退市整理期”,估计已无暇顾及《封神》的营销事宜。或许是这个原因,导致本片宣发捉襟见肘。从目前的票房趋势来看,第一部别说14亿,破10亿都很悬。为什么?除了宣发不给力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众对于“封神”故事的IP粘度不高(甚至根本不了解),没有必看的理由。
第二,过往所谓的神魔大片透支了观众信任度,比如上部《封神传奇》大电影烂到天怒人怨,对于国内魔幻电影有天然的排斥。
第三,乌尔善本人名声在普通观众群体不够有号召力。尽管他的上一部电影《寻龙诀》口碑票房双丰收(票房16亿,豆瓣7.4),他在魔幻大片上的成就,尽管堪比陈思诚,但后者近10年来频繁出片,奠定了极强的认知度。但乌尔善这个名字其实大众是陌生的,本人又极为低调,在当下这个短视频时代,需要更高的认知度才能换来注意力。
第四,《封神第一部》评价两极化。这很好理解,作为名著改编作品,必然有原著拥趸不满意。
的确,《封神第一部》有一些问题,不过,瑕不掩瑜,从国产电影角度看,这绝对会是里程碑式的魔幻史诗大片。但这不意味着观众会因此走进电影院里“赏脸”,他们,就是想看个热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