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下碧水东流,品质生活款款而来澎湃

                            

在“65”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记者扫描近年来古城的生态之变

蓝天之下碧水东流,品质生活款款而来

潴龙河的日出。赵进福摄

6月3日清晨4:30,蠡县摄影爱好者赵进福早早起床,带好心爱的相机,驱车来到潴龙河大桥。

赶到河边不足5时,趁着太阳还没有升起来,赵进福在河边架好相机,镜头对准被道道霞光浸染的东方天际。

“云彩从黑灰色到镶个金边,随后层层金黄。天空从黑灰色慢慢发黄,最后变成蓝色,倒映在水面宽广的潴龙河,如一只彩色的蝴蝶,展开了美丽的翅膀。”赵进福说,没想到快到退休的年纪,还能看到小时候记忆中的潴龙河。

建设品质生活之城,无论是主城区的市民,还是县域居民,对环境的改善都有越来越深的感受。盖因越来越多的碧水蓝天和白云星空,正一步步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补水后的潴龙河。赵进福摄。

水环境持续改善

年计划补水6.6亿,4条入淀河流平均水质达到Ⅱ类

赵进福在给记者展现朝阳美景同时,对潴龙河的水尤为感怀。

“自这条河进行生态补水以来,当年干涸的河道慢慢就沉入了记忆里。如今这里河水碧波荡漾,鲫鱼、鲤鱼、鲶鱼、黑鱼、泥鳅等野生的鱼儿有很多。到了候鸟迁徙的时候,成群的鸟儿来这里栖息,可以说是充满了生机。”赵进福称,如今不少摄影爱好者都来这里取景拍摄。

潴龙河的美景,只是我市河道生态补水常态化下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实施河湖生态补水,累计补水33亿立方米,实现了20多条河流清水流动,地下水位回升0.5米,保障了白洋淀高水位运行,保定和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以年为例,我市科学调度上游水库水、南水北调引江水,积极开展河道生态补水,全年累计补水9.97亿立方米。其中,水库向河道生态补水4.0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向河道生态补水5.92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补水量创历史新高。

持续大量的生态补水,使河道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在水面宽阔的拒马河、唐河等河流,天鹅、白鹭、黑鹳等珍稀鸟类频频光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已经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年,我市水环境继续改善。

根据《保定市年主要河道生态补水实施方案》,我市全年计划补水6.6亿立方米。其中,南拒马河—白沟引河补水2.6亿立方米,北拒马河补水0.4亿立方米,唐河补水1.4亿立方米,沙河—潴龙河补水0.4亿立方米,瀑河补水1.1亿立方米,北易水河补水0.1亿立方米,府河补水0.5亿立方米,孝义河补水0.1亿立方米。

1月份以来,我市先后启动了沙河—潴龙河、唐河、府河、中易水—南拒马河、漕河生态补水,截至5月底已补水3.2亿立方米。

持续补水的效果,显而易见。

第一季度3个月,我市18个国考、省考断面(除漕河马庄、唐河北青2个断面断流)平均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府河、孝义河、白沟引河、瀑河4条河有水入淀,4条河入淀平均水质Ⅱ类(府河、瀑河Ⅱ类,孝义河、白沟引河Ⅲ类),比去年同期的Ⅲ类改善一个类别,COD、氨氮、总磷分别降低17%、31%、7%。

空气质量再提升

前5个月优良天数95天,在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30位

碧波荡漾的标配,当然少不了蓝天白云。

从遮天蔽日的“雾霾天”,到频繁出现的“保定蓝”;从推窗“看天”的集体焦虑,到出门赏景的心情愉悦……保定生态之变,肉眼可见。

年,保定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74天,全年达标率仅20%,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年,保定达标天数为天,全年达标率为42%,第一次退出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年,保定达标天数为天,全年达标率达到了53%,在全国个重点城市中首次退出后10名,“蓝色”,在治污以来首次成为古城天空主色调。

年,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如火如荼,山水保定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成为保定新的目标。这一年,保定达标天数拔节增长,达到天,全年达标率达到了66%。

蓝天白云,这个曾经动辄刷屏古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jx/11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