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说出“发热会烧坏脑子”的结论,看过怡禾科普的小伙伴都知道,发热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病因。因此“发热会烧坏脑子”这样的说法本身就不严谨,事实是脑膜炎等疾病对脑部造成损害,因为这些疾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所以导致我们得出了“发热会烧坏脑子”这一错误的结论。一提到脑膜炎,人们都会觉得很紧张,脑海里浮现的是重症、昏迷甚至死亡……究竟什么是脑膜炎?脑膜炎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每个人都觉得脑膜炎离自己很远很远,事实上,脑膜炎对于神经内科的医生来说并不少见,虽然以婴幼儿和儿童多见,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年轻人、老年人也会患脑膜炎。在没有学习之前,你可能会有下面这些疑问。什么是脑膜炎?脑膜炎的常见症状是什么?怀疑脑膜炎一定要做腰椎穿刺吗?脑膜炎会有后遗症吗?脑膜炎会传染吗?脑膜炎能预防吗?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普及一下关于脑膜炎的知识,希望看完之后,可以为你解开这些疑惑。
什么是脑膜炎?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脑膜。脑膜是介于颅骨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膜,它包裹着脑组织,起到保护脑组织的重要作用,如果这层保护脑组织的膜被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或者出现其他类型的炎症反应,就称为脑膜炎(图1)。有时候,感染还可以同时侵犯脑组织,我们就称之为脑炎。脑炎和脑膜炎可以同时发生,也可能各自独立出现。图1正常脑膜与被感染的脑膜示意图[1]
患有脑膜炎可能有什么表现?
根据感染的类型不同,脑膜炎又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不同类型。其中,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最为常见。不同类型的脑膜炎、不同年龄的患者,脑膜炎导致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成人或者能够表达的儿童,除了发热以外,常常会主诉头痛;而对于婴幼儿及新生儿来讲,主要的症状是喂养困难、哭闹和精神状态的改变。不同年龄段脑膜炎患者常见的症状可参考下表: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通常突然出现,进展快,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加重[3];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虽然也可能比较重,但不及细菌性脑膜炎,大多在1-2周内恢复[4];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有迁延性、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头痛和发热。当然,这些特征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不同类型的脑膜炎的症状可能完全一样,单从临床症状上无法准确区分。凡是发热、头痛都需要警惕脑膜炎吗?
对于同一患者,以上症状并非全部都会出现,每一位患者的症状都不尽相同,仅仅依靠症状是不能够明确诊断的。当患者有发热、头痛,伴有反复呕吐、精神状态改变以及颈部僵硬时,我们也许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脑膜炎。但是,当患者仅仅只表现为发热、头痛,而不伴有其他症状时,诊断脑膜炎就有些困难了,因为这些症状可能与流感或者普通感冒非常相似。这种情况下,当发热、头痛超过3天仍无好转迹象时,医生可能才会怀疑脑膜炎。如果你觉得自己或者孩子的症状不同寻常,怀疑脑膜炎,需要尽快就诊请医生帮助判断。怀疑脑膜炎一定要做腰椎穿刺吗?
当怀疑是脑膜炎的时候,医生会安排一些检查,来帮助诊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腰椎穿刺检查,通过抽取脑脊液来化验。脑脊液是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液体,如果颅内有炎症,会在脑脊液中有所反应,如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等。所以,腰椎穿刺检查,是诊断颅内炎症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除了腰椎穿刺以外,医生可能还会安排脑部磁共振检查来评估脑组织是否也有感染,以及一些跟感染相关的抽血化验,来判断病情。图2脑脊液[5]及腰椎穿刺示意图[1]
注:左图可见浅蓝色部分为脑脊液,是位于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无色透明液体,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右图可见由于脊髓和脑组织表面的脑脊液是相互连通的,所以,医生会用一根细长的针,从腰椎间隙穿刺,抽取脑脊液样本进行化验。脑膜炎应该怎么治疗?能自愈吗?
脑膜炎治疗方式取决于感染的类型。细菌性脑膜炎通常比较凶险,需要尽快诊断和治疗,否则容易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接受静脉抗菌药物,重症者还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则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并且有可能会自愈,通过休息、补液(经口或者静脉补液)并使用一些药物减轻头痛和发热症状即可,部分严重的病毒感染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脑膜炎会不会有后遗症?
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只要及时地诊断和治疗,预后都是不错的,也不会有后遗症,除了新生儿以外,绝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是自限性的,可以完全康复,死亡率不到1%,且死亡病例主要是发生在老年人、免疫抑制或者合并有糖尿病的人群。但发生在新生儿的病毒性脑膜炎则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当合并有病毒性脑炎时,会显著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6,7]。细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和出现后遗症的概率相对比较高。尤其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死亡率大约在10%左右,幸存者仍有较高的风险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不同程度的残疾、发育异常、脑瘫等[8]。大于1月龄以上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5%)以及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6%)的比例也相对比较高[9]。而在成人中,一项美国人群监测研究显示,18-34岁年龄段,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为8.9%,大于65岁患者的病死率为22.7%[10]。同时,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并不少见,包括精神异常、癫痫发作、智力问题、偏瘫等。脑膜炎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吗?
是否会传染他人,也取决于导致感染的细菌或者病毒类型。对于一些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细菌或者病毒,医生可能会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隔离。虽然导致脑膜炎的细菌和病毒可能在人之间传播,但即使接触者被感染,也不一定都会导致脑膜炎,可能无症状或者只是引起发热或者其他呼吸道症状。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感染,接触脑膜炎患者时,做好个人防护都非常重要,比如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时尽量佩戴手套,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需要佩戴口罩等。脑膜炎可以预防吗?
我们没有很好的办法预防所有的脑膜炎,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脑膜炎发生的概率,比如:①注射疫苗: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脊髓灰质炎、流感病毒等相关疫苗可以帮助预防由于这些细菌或者病毒导致的脑膜炎;②注意手卫生:如换尿不湿前后洗手,对于预防肠道病毒传播很重要;③不与他人共用杯子和餐具;④尽量避免蚊虫叮咬:某些蚊虫可携带导致脑膜炎的病毒。总的来说,面对脑膜炎,我们一不用太恐惧,毕竟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预后都是相当不错的,二是要保持警惕,有疑惑及时咨询医生,积极配合医生,尤其是细菌性脑膜炎,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三是按时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脑膜炎发生的概率,当然,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多锻炼,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御病毒和细菌的侵犯,也是非常重要的哦!参考资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