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宣传预防传染病,家园共协作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2/

温心家园

陪伴成长静待花开

随着温度越来越高,各类传染病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为了科学预防幼儿传染疾病,我园为家长朋友们普及学习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夏季肠道疾病等的相关资料,请大家及时查收!

1.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亦有说法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2.手足口

1.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答: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答: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答: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答: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答: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答: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84消毒液,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3.夏季肠道传染病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组传染病,粪—口传播是这类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肝、戊肝、阿米巴痢疾等。

为啥夏季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

进入夏季,天气闷热、潮湿,适宜各种细菌、病毒及蚊蝇的孳生,食物也容易腐败变质,极易引起各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并且一般来说,大多数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儿童患者为主,如菌痢、甲型肝炎等,这可能与儿童免疫力较弱及卫生习惯尚未养成有关。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平时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和其他食品。

3.吃剩饭菜需要放在冰箱储存,尽量避免吃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

4.建议尽量不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

5.尤其要注意使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刀具和专用盛放容器,以避免交叉感染。

6.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使用清洁的水多次冲洗干净。

我园切实做好传染病预防的主要措施

1、积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卫生,做到七步洗手法洗手,手上的肥皂搓成泡沫状,再用流水冲洗。

2、建立健全传染病早期预警机制和流程。保健老师加强晨午检、因病缺勤原因追踪登记、疫情报告、复课证明等措施的具体落实,发挥防病措施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和上级教育部门报告。

3、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加强教职工培训学习,指导各班级的保育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班级内环境消毒工作,特别是发病班级、便池、公用通道和活动室的消毒,注重桌面、扶手、把手等易污染部位的消毒,并做到每日消毒。患病幼儿的呕吐物及附近物体表面应先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并清洗干净,纺织品(包括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沾染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消毒、清洗,保育人员工作完后认真用肥皂洗手。

健康教育课

教职工培训

日常消消毒

致家长一封信

我园温馨提示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呕吐、腹泻、发热、皮疹等不适情况,请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我们的老师和保育老师,不能隐瞒病情,疫情期间不带病入园。请家长正确认识和了解各类传染病,感谢各位家长的配合!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rancha.net/ynhy/8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